更新时间:2018-12-14 20:42作者:才子老师
被简单粗暴教养长大的父母,其语言也常常简单粗暴、专制且不容置疑,会通过强迫或恐吓来逼迫孩子绝对服从,比如“赶快去做!不然我要打人喔!”“听到没有?到底要我讲几百次!”这样的沟通方式,会让孩子求变的内在动机低迷,从而自发“想做”的欲望越来越低,自我承担责任意识也随之下降。父母从方便管理的角度来管教孩子,喜欢恐吓类的口头禅,如“你再哭就把你丢掉!”“再不乖我就叫警察来!”“你再这样,下次就不带你出来玩了!”幼小的孩子由于长时间害怕或担忧被抛弃,内心充满恐惧感或不安全感,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健康发生问题的概率大大增加。
那些喜欢通过比较来刷自己和孩子的存在感的父母,嘴里常常提到的都是邻家孩子的好和自家孩子的不足:“你这孩子真的很笨,不像隔壁哥哥马上就会了!”“真是没用,考得这么差,怎么人家小王都会!”对自己孩子问题无限放大,令孩子自卑,失去自信,长大后容易自我矮化,成就不大。
还有一种要求回报的父母,常常令孩子感受到的不是父母的爱,而是无法偿还的情感高利贷。“父母供你吃穿,你到底懂不懂感激呀!”“你要什么就买给你,还不满足吗?”带情感绑架的父母犹如追债人,让孩子觉得害怕、无奈和不满,一心想逃离,容易自我孤立。长远来说,会增加孩子对发展各种关系的恐惧感,从而掏空孩子人格的情感内里。
如果亲子关系长时间充斥负面情绪,会使孩子看待世界的角度趋于消极,容易焦虑不安,在不确定性的情境中容易表现为拒绝或攻击他人,无力从新的经验中学习。反之,亲子关系中的情绪语言越温暖、开放,孩子就越有足够的安全感,越勇于尝试,越易感到幸福,越不易出现偏差行为,成年后与他人越容易发展出健康幸福的关系,成就也越高。
(作者苏细清,系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工作实践与精神健康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