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20 09:05作者:李一老师
去年支教时,有位邻村的小姑娘划着船来串亲戚,刚好遇到周平,就留下来参加了他们的活动。今年小姑娘已经升初中了,听说周平要来,她找了个补习班的间隙赶来,匆匆和周平见了一面,马上又划着船回去了。这些朴素的感情让周平“放不下”。她不但“一而再,再而三”地参加支教活动,每年孩子们送给她的画、叠的纸鹤、写给她的纸条,她也全部留着。
每次回到龚冲村,周平都有一种“放假回家”的感觉。“现在好多家长都叫得出我名字。”她说。
用行动回应对支教的质疑声
从学校出发时,除了行李箱之外,许多支教队员都拎着一卷凉席。元冲村卫生所二楼的几个空房间,就是他们的临时宿舍。“凉席往地上一铺就睡了。很凉快,就是虫子比较多。”队长牛金彪笑道,“所以面试的时候,‘怕不怕虫子’是必须要问的”。
为了不给当地老乡添麻烦,支教过程中,队员们买菜、做饭、洗衣服全部自己解决。一次,支教队员们没买到菜,偏偏又赶上停电。看到大学生们吃不上饭,老乡们心疼,就在家里炒了土菜送去给他们,可他们愣是婉言谢绝了。“我们坚持要求支教队员‘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给群众添麻烦,加负担,所有事情一律自己想办法解决和克服。”牛金彪说。
近年来,随着支教活动的“火爆”,许多人开始质疑大学生们支教的目的和效果。为了真正提高支教质量,扬州大学的每一届支教队员都对支教形式和内容的创新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支教队员选拔时,注重队员专业背景的多样化,课程也从当初单纯的课程辅导,逐渐升级为丰富多彩的趣味课堂。
曹跃炫是扬州大学校国旗班班长。应老师要求,他开办了一个“培训小小国旗班”的活动。虽然三伏天的太阳十分“嚣张”,可孩子们在操场上站军姿、踢正步、唱军歌,一丝不苟,特别认真。退役大学生士兵、体育学院的钱新月从小练习武术,她结合军营生活,为小朋友们开设了武术课和军事课。美术专业的胡婷则结合南海问题,教小朋友们画中国地图“一点儿都不能少”。此外,支教队员们还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小朋友的实际需求,开设了“音乐物理”课堂、手工课堂、礼仪课堂、生理课堂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支教队员还特别设计了“家庭教育”这门重要课程,为家长们举办“特殊的家长会”,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同时向他们宣传国家为保障学生升学提供的政策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