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17 08:54作者:才子老师
慕课“金牌老师”杨芳尝试在大一进行英语公共课改革。以前,她每节课的讲义要四五十页,而现在只有三四页,读英文小说、编英文短剧、分组活动等才是课堂上要做的。她明显感觉到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比以前强烈了。
“以前满堂灌,难免感到无趣,会跑神,现在这门课要大家讨论参与,自己练成了主角。我们讨论没办法解决的问题,老师来引导我们。”清华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大一学生易哲嫄说。
据悉,清华已经开展了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试点课程累计77门次;本科生的四门思政课全国率先全部制作了慕课。这种改变是有辐射效应的,基于清华慕课资源,全国已有62所不同类型的院校开展了混合式教学的试点。
慕课甚至带动了更深的变革。比如,清华推出“学堂选修课”产品服务国内高校——学生在线学习换学分,截至目前,全国有兰州大学、南京大学等17所高校2.3万多人次实现了学堂在线学习换学分。2016年,清华又陆续推出了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数据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项目、金融学辅修专业项目等,领全国之先。
未来的挑战
清华慕课有一个额外收获:重拾以前大学基层教学组织体系。
一门慕课的制作、上线、运营已经跟传统的大学教学不一样了,清华一门慕课在上线前,要配5人的团队,上线后,要配助教,而且,很多课程需要老师组织共同备课小组。
被网民和学生们封为“慕课第一助教”的清华大学博士生张祎嵩,正是通过频繁地在慕课上的出镜、精彩的课堂而让学生们牢记的。因为自己在慕课中的表情“呆萌”,所以学生们将他的视频截图做成了微信表情包,并迅速风靡全网。
张祎嵩在暑期加入了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老师刘震的团队,他和团队的成员们开始一起尝试把马原课搬上在线平台。其实在做助教之初,张祎嵩有过一次“惨痛的经历”,“带的特别不好”。虽然那时的张祎嵩并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很火”,但他从做助教起就严格要求自己,希望将知识清晰有效地传达给学生。而那一次的经历一直警醒着张祎嵩:千万不能懈怠。
主管教学的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说,学校在体制机制上配合在线教育,比如,设专门的在线办,在线办有专员安排在教务处等部门,方便开展工作。
“在线教育不是要抢老师的饭碗,而是要转换老师的焦点。”在杨斌看来,在线教育要满足三个底线要求:一是解决学习者永远的挑战——注意力集中,伪学习比不学习还糟糕,因为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把学习的内容、节奏交到学习者手里,是最理想的,提高学习者的自主性。三是增加交互性,老师的角色不再是单向的“内容快递服务”,而是变成一个讨论的引导者、有激发作用的领导者,让学生对某个学科或方向产生思考和好奇心,“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