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7 08:32作者:王华老师
无奈之下,刘习聪想了个办法。在新学期开始的家长会上,他向家长提议,每个孩子每年预交100元作为应急之用,年底时若没用,就统一返还家长。没想到立即遭到家长反对,并被家长们以“乱收费”为名告到了学校。
如果不是2015年下半年评上小教中级职称,刘习聪每月的税前工资恐怕还不到现在的2053元。而让刘习聪感到最难受的是,他的几个外出打工的表兄弟,现在每月都能挣七八千元,而且都回老家盖了小洋楼。相反,在几个表兄弟中,只有他这个上了大学的,生活最为窘迫。
“这个年轻教师常常跟我说,自己对当初回湖南老家任教的决定有点儿后悔。”据张苹英介绍,回湖南前,刘习聪就曾在贵州一所农村小学从教。因为那里有乡村从教补贴,所以他原来同事的月工资都超过4000元。“不论自然条件,还是经济水平,其实刘习聪工作过的两地都是贫困县。不同的是,两地享受不同政策”。
张苹英说,刘习聪的故事并非个案,它广泛存在于中国农村。一组公开的数字显示,在湖北一所农村全寄宿制初级中学里,任课最多的教师每周24课时,平均每天4.8课时。一般来说,备课需要的时间平均为每上一节课,备课1.5至2课时,批改作业每天1至2课时。教师平均每天用于教学的时间约8小时,多的达12小时。教师除了教学任务,还要承担工勤人员工作,几乎每天都是“三更睡,五更起”。
对此,张苹英建议,今后在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方面,国家应当加大统筹力度,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就像种粮补贴一样,不能让种粮的和不种粮的,都可以领取补贴”。
“如何解决?”张苹英自问自答地说,“我认为,‘十三五’期间,国家一定要科学规划农村教师编制,不能简单复制城市学校标准,应该考虑到农村寄宿制学校、农村校点分散等现实,按照学生数、班级数和科目数科学测算。”(中国教育报北京3月6日电记者柯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