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25 08:55作者:王华老师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说,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是常新的,与时俱进的。“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直面并努力解决今天以及未来中国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与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这个‘新常态’紧密结合在一起,努力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与世界顶级大学相比,我们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制度建设和文化差异上,一流大学不是一流指标的简单堆砌。”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说。
岁末年初,被舆论认为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三大大学排行榜——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英国QS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世界大学排行榜一一发布,中国内地高校国际排名日渐攀升的现象如预期般被舆论热炒。
虽然越来越多的大学对各种相差甚远的排名一笑而过,但媒体对这些排行榜的集体关注,却成功点燃了公众对“两个一流”的关注。
今年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技三大奖最终结果公布,高校以绝对领跑优势继续稳居科研创新主力军地位。全国共有120所高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了174项大奖,占通用项目总数233项的74.7%,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个含金量颇高的奖项,也被高校收入囊中。
对此,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负责人的解读是:高校的科研实力在不断提升,其基础研究和重大原始性创新研究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传递出的信息也印证了这一点:我国高校600余个学科进入世界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前百分之一,约50个学科进入前千分之一。
将视野从国家科技奖的兴奋中拉回,中国的大学仍要在建设“两个一流”的路上回答更多的问题:我们距离世界一流还有多远?我们的“两个一流”建设的着力点在哪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期间曾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形势和新常态,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有更加前瞻的思考、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更加明晰的路径。”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从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解读出时代变革和国家发展赋予中国研究型大学的新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