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4 08:33作者:三水老师
改革方案一抛出,得到了众多教师的积极响应。外语学院已退休的英语教授韩钢,今年65岁,得知实验班办班理念后自告奋勇参加进来。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清晨8点前,韩钢都会准时赶到实验班教室,把自己的摄像机摆好,然后静静地坐在教室后面等着开课。“这样就能把英语课全程记录下来,便于课后详细点评,给老师们提出建议。”
负责实验班教学团队的教育学博士阳利平也是大学教授,怀着对教育的情怀义务投身到实验班的工作。平时她每周要上14~16节课,除了带本科生和研究生,她还要处理教师培训、顶岗支教、教育实习等日常事务,可是不管多忙,只要一有时间她就钻进实验班:除了认真旁听、评课,收集教学第一手资料外,还要组织各种教研活动,并联系省内其他学校的老师参与进来,把实验班教学改革的点滴经验介绍出去。
在实验班直接任教的中学老师们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历史老师戚美英,为了上好一堂课,每次必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她的课被学生称为“最有诗意的历史课”。英语老师倪春玲,利用游戏、唱歌、故事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课后她还经常指导学生制作英语卡片、排练英语话剧。生物老师吴妙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课程内容,经常自掏腰包买花鸟鱼虫带到课堂讲解,还不时根据教学需要,自发到荒郊野岭采集植物标本。
校长林强感叹:“大家所表现出来的热忱,对孩子们的负责态度,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情怀深深地感染了我。中学老师,由于实验班课时少,绩效津贴大受影响,但没有谁因此而退出或者影响教学工作。大学老师不计报酬,完全不像是义务做实验班的工作。那些未来的老师——研究生们也是极其认真、十分积极地设计课外活动。”
潜移默化中的变化
5月16日下午,实验班的学生结束了为期8天的环岛游学回到海口。虽然很疲惫,但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兴奋,还沉浸在游学的快乐中。
在文昌孔庙、东坡书院等古建筑里,通过历史老师的讲解,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原文化在海南传播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在临高角——解放海南渡海战中的重要登陆点,孩子们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硝烟的岁月;在玉带滩、东山岭,地理老师引导孩子们观察地形地貌,并讲解其形成原因;在植物园,生物老师带领孩子们认识每一棵树,每一朵花,甚至飞过的每只蝴蝶;在莺歌海盐场,化学老师讲了盐的生成过程,现场上了一堂化学实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