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29 07:55作者:王新老师
比如在困难上,美国教育界一直在讨论什么是“可取的苦难”(desirabledifficulty),什么是不可取的困难(undesirabledifficulty)。选择可取的困难,让学生迎难而上,敢于攻坚,是教育界的共识。回避“不可取的困难”,不让孩子在无能力无兴趣无价值的事情上做无用功,同样是家长、老师长期探讨的话题。
中美教育的不同,不是谁更鼓励吃苦的问题,而是大家的教育目标大不相同。大家在“学什么”上的差异更为根本。如果大家去看看美国童子军等组织的章程,和学校的学生手册,会看到美国对于青少年儿童的素质界定,和我们多有不同。大家只是在不同的问题上发力。这不说明我们能吃苦,他们不能吃苦,这样的笼统概括没有意义。让人不分青红皂白在不值得做的事情上白白吃苦,不过是折磨的别名。
应当把孩子打造成自带发动机的汽车
表面上看,美国中产阶级也让孩子学各种各样的东西,但是一般是让孩子自己去拉升自己,而不是父母去逼。换言之,家长力求把孩子打造成自带发动机的汽车,而不是长期当孩子的牛马在前拉,成为牛车马车。
今天上午,我女儿和两个小女孩受邀去一教会演奏三重奏,我和拉中提琴的小女孩爸爸聊了起来。发现小女孩是跆拳道黑带,还练过钢琴,当然还有现在的中提琴,还打网球。我问这位爸爸他有没有让女儿去进入高中的某著名乐队,这位爸爸说:“我以为她会去尝试,但是她自己没有兴趣,她更愿意去花更多时间打网球。”所以爸爸根本不去强求,虽然在他和我们看来,他女儿在中提琴上也挺不错,是可造就之才。或许读者会说,这爸爸让女儿这么任性,或许毁掉了一个“郎朗式的人物”。可是大家看看四周,以中国之大,学琴者之多,郎朗出了几个?而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现实是:大部分孩子最终被父母逼得完全失去了兴趣,以前练也白练。
我不认为爸妈的强行逼迫和督促是中国家长值得骄傲的地方,应该视其为不懂教育和心理学的蛮干和落伍行为。借助电视剧的热播,将这种行为合理化,只能说是教育的倒退。学习事关人的头脑和内心,自然要以人为本。认识什么因素能长久地激励孩子,建立良性循环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独立成人,这才是父母要去操的心。连演虎妈的赵薇自己都说“不倡导虎妈精神,不应当孩奴”,别的人干嘛要破罐子破摔,一代一代逼下去?
一部本来让人反思的《虎妈猫爸》反使许多父母为自己的超级严苛找到了借口甚至自鸣得意。他们就像是一群装睡的人,你很难叫得醒,但我依然希望他们最好早点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