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3 09:23作者:王华老师
事”强调干部要有担当和判断;“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提醒干部要“智者见于未萌”,“对已经看得清的方面,要深入研判、早作谋划、从容应对;对暂时难以看清的方面,要密切跟踪、未雨绸缪、灵活应对”;“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指向青年干部成长过程中易出现的误区“朝令夕改”、“急于求成”、“自以为是”、“眼高手低”;“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指出“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最契合时代:以“道”戒奢,依“法”治国,推“墨”实干
儒家经典之外,道、法、墨三家的经典语录也是习近平讲话和文章中的高频词。在《习近平用典》中,道家、法家、墨家的经典言论分别出现8次(《老子》6次、《庄子》2次)、9次(《韩非子》4次、《管子》4次、《尸子》1次)和1次(《墨子》)。
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道家素来讲究辩证法,主张“怀素抱朴”,推崇人与自然的和谐,反对腐败与奢侈,这对今日中国的社会转型仍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引用《老子》“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防患未然;而早2008年的中央党校进修班开学典礼上,习近平亦引用“祸莫大(博客,微博)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提醒党员干部要谨防“贪欲”之害,干干净净做人。
“法者,治之端也。”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中国法治进程进入高教网道,“法治”的理念也不断深入人心,这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最为醒目的标志之一。以韩非子为集大成者的法家思想,也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习近平曾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地强调“严明党的纪律”、重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老实做人、做老实人,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是领导干部"官德"的外在表现,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习近平对党内的“老实人”推崇有加。墨子作为先秦百家中的实干家,以“兼爱非攻”为立派思想,强调对和平理念的坚定信念。“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习近平曾借墨子之语肯定“老实人”。他认为官员只有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尊重科学,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最终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社会的肯定。
杨振武:从中华文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