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01 11:41作者:三水老师
新生产生心理困扰,甚至影响到同学关系—这是新生从憧憬到成熟的一个必经阶段。
正视大学与中学的区别克服自卑心理
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家生活”,一些大学准新生出现迷茫、畏惧等多种心理状态,心理老师建议,准大学生在开学前应利用假期做好独立生活的心理准备。
省内某高校的心理老师刘老师说,新生入学后,一些过去的优秀学生因为成绩排名而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随之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感,这是往年新生常出现的问题。而大学的竞争内容不仅是学习成绩,还有文体特长、社交能力、组织才干等,部分新生可能会因为感觉“技不如人”而产生自卑、悲观等心理现象。另外,一些农村孩子来到大城市,巨大的条件反差也可能会使他们产生心理和行为上的不适应感,甚至会产生深深的自卑感,从而无法融入新环境。
刘老师表示,大学新生应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首先要相信自己可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另外要对大学里可能会出现的条件和心理落差做好预估,并做好准备在大学中全面提升自己,让自己更加优秀。
对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也不必自卑。家庭条件不是可以自己选择的,而且“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对自己也是一种历练。贫困学生可以多关注国家和学校的各种资助政策,以及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克服自卑心理,不盲目攀比,积极地面对生活。
尽快走出学业迷茫学会调适心理冲突
大学的学习生活与中学的学习生活也有许多不同。中学时代有老师和家长的督促,而大学生主要由学生自己来安排学习生活;中学时代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而大学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些不同容易让新生一下无法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进入大学,学业仍然是第一任务。入学后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非常重要。”大二学生小欣说,90后大学生多比较自我,但进入大学,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与中学阶段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学习和应试中不同,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磨炼之前的过渡时期,需要学生接触社会,学会分析判断,避免混淆是非、随波逐流。因此,在课堂上要活跃思维,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进入大学后,会有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大三学生宋同学说,大学新生要学会分配自己的课余时间,均衡参与校园社团的活动与学习的时间,留有足够的时间预习、温习课程内容,也要为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提早做准备,每周拿出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开阔自己的视野。
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学会过集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