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25 17:11作者:王新老师
2、感受身边处处是教育—将日常生活中的养成教育融入其中。
在亲子活动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在活动中,我们看到的多是家长的手,即使能够看到孩子的手,也是在家长的手牵引下。这种现象令我们担忧:孩子的手哪去了?孩子天生好动的手脚被家长畸形的教育理念捆住了。家长怕孩子失败、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不行……诸多的担忧使孩子健全的手萎缩了,以至于出现了孩子任性、胆小和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针对上述状况,我们调整了亲子活动的资料和指导策略,将日常生活中的养成教育融入到我们的亲子活动中,并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赏识本身的孩子,如何给孩子带给获得成功和自信的机会。
在亲子活动中,我发现萧萧妈妈的手始终拉着萧萧或抱着萧萧,我问妈妈:“您为什么不让萧萧本身动手做?”“我怕他做不好。再说,孩子那么小,他也做不了呀?”听了萧萧妈妈的话,我开始反思我们亲子活动资料是否合理与全面,孩子自我认知、自理潜力的培养同样是我们亲子活动不可忽视的资料。所以我们调整了周末亲子班的活动时光,由原先1小时延长到2小时;活动资料增加了生活潜力和自理潜力的培养。如:搬小椅子,收放玩具,洗手、加餐等。我们透过这些活动指导家长解放孩子的小手,并透过这些活动让家长发现本身孩子的潜力,相信孩子,赏识孩子。引导家长尽可能的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并能够逐步认识到身边处处是教育。
3、感受身边处处是教育—立足本园实际,开展大带小的主题活动。
在一次户外活动的分散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这样一个场面:吕莹琨、苏少鹏等几个小朋友围着亲子班的一个文弱的小男孩儿说着什么,我走过去一看,原先,吕莹琨小朋友拿了一块糖给了这个小男孩,然后,又要带着他去玩滑梯。这时,小男孩的妈妈说:“俊俊,妈妈跟你一齐玩儿吧。”只见俊俊抬头看着妈妈,好象要说什么。“您的孩子平时和谁在一齐呀?”我问妈妈。“平时一般我带他,很少和其他人在一齐玩儿。我带他来亲子班就是想让他开朗起来,他此刻见生人就怕。”听完俊俊妈妈的话,我连忙对她说:“俊俊看上去好象比较内向、胆小,您就应多让他接触更多的小伙伴,多与他人交往,此刻不是很好的机会吗?”“你们几个带着小弟弟玩滑梯去吧,注意别碰着他。”这时,我们班的几个小朋友带着俊俊跑向了滑梯。在我的看护下,他们玩了两次滑梯。看到了俊俊的表现,俊俊的妈妈也笑了。这件事引发了我们对家长参加亲子班的目的进行访谈、筛选。在与家长的访谈中,76%家长期望本身的孩子多与伙伴交往。我园中一班的孩子们每一天都会成为亲子班孩子追宠的“伙伴”。这一现象,启发了我们在亲子活动中进行“大带小”活动方式的尝试。一方面,能够让家长在自然状态下,更多的观察、了解本身的孩子与他人交往的状况;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