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13 09:13作者:李天扬老师
8、全力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
我市积极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加快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权益,惠及了74.5万人次。
9、积极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去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全民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构建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多层次医保体系。今年以来深入推进制度落地实施,新增14个特药品种,特药特材最高报销比例达到80%,进一步加大了对重特大疾病患者的保障力度。积极采取特供药店渠道购药方式,使我市大病患者在全国全省较早买得到、用得上、能报销刚需“救命药”,切实享受到了降价实惠。今年前11个月,全民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保障11.7万人次,资金支出2.28亿元。
10、新型社保智能经办服务平台全面上线启用
大力推进社保领域信息化、标准化、一体化“三化”建设,新型社保智能经办服务平台全面上线启用,实现社保经办服务模式转型升级。从网上办事、智能服务、信息共享、集成监管、简化流程、帮办代办等方面确定了39个工作目标,并细化梳理为189个“一次办好”服务事项,实行清单化、项目化管理建设。将原来分散在多个部门的81个业务整合为37个内部联动流程,按照统一模板设计标准流程,以流程驱动实现 “一链办结”。通过优化事项办理,推动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通过实行网上办事,推动智能化、自助化、移动化。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推动通城办、就近办、即时办。通过加大数据共享,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目前,群众密切关注的征缴、养老、医保、工伤、生育等189个社保对外服务事项100%实现了“一次办好”,其中95%实现了网上办理,60%实现了“零跑腿”,真正让办事单位和群众感受到“一次办好”改革带来的变化和便利。
11、构建以大数据为中心的FAST认证服务体系
形成了“信息数据跟踪验证、待遇人员自主体验、职能部门协同发力、社保机构兜底服务”的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工作新格局。整合公安、民政、交通、银行、医药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等部门数据资源,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不见面认证。建立大数据认证服务模型,主动实施跟踪认证。将认证对象发生参保登记、医保住院、上门护理等29种行为作为可靠信息,确定为强认证依据。将门诊就诊、社保卡金消费等45种行为作为弱认证信息进行关联,通过机器算法综合确认其生存状态。目前大数据分析确认待遇资格的人员可以达到80%以上,其余人员以人脸识别、面复认证等形式作为兜底保障,基本实现了认证服务全覆盖。这种“寓认证于无形”服务新模式,既能大大方便办事群众,又能防范社保基金冒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