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27 09:13作者:王新老师
郑功成进一步解释说,我国公务员与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采取现收现付财务模式,实行财政供款、预算管理、单位包办、社会化发放(银行或邮局),个人不需缴费,退休金待遇参照在岗者工资增长情况调整。
这种财政负担实际包括了三种不同的责任:一是政府作为雇主应承担的责任份额,等同于用人单位为职工参保缴费;二是政府应履行的公共财政责任,等同于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三是承担了个人应承担的缴费份额。前两部分是政府财政应当承担的责任,第三部分则有违公平正义。
“也就是说,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优化结构和确立新的责任分担机制来促进养老保险制度走向公平,关键是要落实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缴费义务并采取同样的办法调整养老金待遇。”郑功成说,“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养老金那部分肯定会减少,但加上职业年金,总体待遇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
钱从哪来?财政资金和自收自支
上述报告称,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那么,如果保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待遇不降低,钱从哪里来呢?
熊晖认为,养老保险目前个人缴费是小头,基金支付和财政补助才是养老金构成的大头,而国家应该在制度转轨期间承担这部分转制成本,建立起职业年金为关键,这部分应该由财政资金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双重投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有两条路,一是沿用企业养老改革时的视同缴费政策,这样财政资金的压力会小很多,但是今后也面临养老金个人账户亏空的问题。”熊晖说。
“二是由财政一次性将个人账户坐实,甩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但这对财政将产生巨大压力。”熊晖说,“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沿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政策是明智之举,既可以减少改革面临的阻碍,也能经济逐渐发展消化历史的欠账。”
郑功成指出,这次改革的关键是如何建立稳妥的“中人”过渡办法,让老人和新人之外的“中人”养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同时也应当解决好机关事业单位中编制内外员工的现实权益差距问题。
陈步雷建议,对于“中人”,应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和强制性职业年金双支柱的养老保险制度。“‘中人’的强制性职业年金应实行非积累模式,列入当期财政预算。”陈步雷说。(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