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27 02:56作者:李一老师
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带我玩呢?”每天晨曦微露,我便像高速旋转的陀螺般开始了一天紧张而繁忙的生活:早起做饭,为孩子梳洗、送孩子上学,再匆忙上班;中午匆忙下班接孩子放学、做饭,送孩子上学,再去上班;晚上为孩子辅导功课,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夜深了孩子睡着了,我才疲惫地倒床便睡。别人家诸如换饮用水、往楼上扛米、扛面等重活都由丈夫来肩负,而我却只有默默独自承担。
有时夜深人静了,我想起生活的艰辛,想起孩子那充满希冀、渴求父爱的眼神,心里不禁对丈夫生出丝丝怨意:怨他常年在外,不照顾我们娘俩,孩子不能尽情享受父亲的关爱,真想把所有的苦都向他倾泻,希望他向领导申请调到当地工作,方便照顾我和孩子。但一想到他在外工作的辛苦,他对事业的执着,我立刻释然:自己的这些想法是多么自私狭隘,好男儿志在四方,丈夫在他热爱的钻井平台上施展他的才能,我不能拖后腿,应该让他无后顾之忧安心工作创出佳绩,有时只能舍小家才可顾大家,我辛苦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我把苦、累藏在心里,丈夫来电话我就报平安,和他聊家里高兴的事。似乎是心有灵犀,丈夫在电话里也从不说他工作上的烦恼,而只是细心询问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情况。而每逢他回国休假,就必定要充分利用那有限的几天时间,搜寻家里的大活小活来干:修理电器、整改水龙头、买米、买面、下厨做饭、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他说:“平日里你一个人照顾孩子、老人,又上班,太辛苦了,我只能用休息的这么几天时间来替你分担一下,能为你做到的我就要尽量做到。”丈夫的关心体贴像一股暖流沁入我心田,让我感到由衷的幸福、快乐。
构建和谐家庭的最后一个条件是孝敬长辈、关爱老人。孝敬长辈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对待家中老人要主动关心其温暖,时刻关心其健康,主动分担其忧愁,充分理解其絮叨。为了让丈夫少一份牵挂,我将年近70岁的婆婆从老家接过来,当作自己的母亲看待。每天变着花样给老人做她爱吃的饭菜,婆婆牙不好,我便将菜多炖、把面多煮。老人常年有病,我千方百计请来医生到家里为她诊治;婆婆有时手脚发麻,我便依偎在老人的身边,帮她按摩手脚活动筋骨。在我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的脸上渐渐有了红晕,气色也好多了。闲暇时我便经常与婆婆聊天,讲听说过的有趣事、单位里的新鲜事,逗婆婆开心,排解她的寂寞。
马克思说:“父母的行业是教育子女。”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应不断修正自我、提升自我,努力为孩子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榜样,使孩子懂得诚实诚信、孝敬老人、与他人和谐相处。在我的教育带动下,女儿变得懂事了,在日常生活中也知道关心奶奶了:她会把洗好的水果先拿给奶奶吃,会在吃饭的时候为奶奶夹菜,会在奶奶打喷嚏的时候提醒她可能是感冒了,快点吃药。而婆婆也经常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