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26 09:49作者:李天扬老师
解读
第五代区划图首次精确到乡镇
新版区划图吸取“5·12”汶川地震、“3·11”日本特大地震的经验教训,第一次明确提出“四级地震作用”的概念,即常遇地震动、基本地震动、罕遇地震动和极罕遇地震动,并且规定了“四级地震作用”相应的地震动参数确定系数。要求在规划、设防、应急备灾时都要考虑到更恶劣的情况。例如,小概率地震事件可能带来的毁灭性灾难。新版地震区划图还把参数首次明确到乡镇,以往都在市县一级。高孟潭介绍,这更方便相关人员使用区划图,更便于相关部门对地震区划图国标的实施进行监管。
唐山地震伤亡惨重
直接原因是当时不设防
今后我国不再有不设防地区,这或许是新版地震区划图最明显的变化之一。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的地区的建筑,必须做抗震设计。由于不设防而造成不应该的巨大损失,这样的惨痛教训不少见。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就曾指出,1976年唐山地震造成24.2万多人的严重人员死亡,其直接原因就是当时的唐山是一个不设防的城市,建筑物没有做过任何专门抗震的设计。
此次不设防地区是人为取消的吗?高孟潭解释,这得益于资料增加和模型改进,是地震危险性概率计算的结果。2000年以来,国家地震台网实现了对中国大陆全覆盖监测,新增11万多条地震统计样本。在此基础上修订了中强地震活动区地震活动性、地震动衰减关系等模型。经计算,全国基本地震动均大于或等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分区,也就是全部地区都在抗震设防的起点——— 烈度6度以上(0.05g)。
吸取“5·12”教训
设防要考虑罕遇情况
高孟潭介绍,新版区划图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四级地震作用”的概念。要知道,地震区划图的两张基础图件给各区域划分的设防地震动参数,都是设定在“基本地震动”的情况下。所谓“基本地震动”,相当于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动。也就是说,50年内,发生比区划图给出的基本地震动还大的地震动参数影响的可能性是10%。
新版区划图在基本地震动的基础上提出的罕遇地震动、极罕遇地震动等,其超越概率更低。这就像是设想了几种“更恶劣的情况”,并且给出换算系数,可以快捷地算出相应的更高的设防水平。为什么要设想更恶劣的情况呢?高孟潭介绍,其实日本在“3·11”特大地震后就明确提出,必须考虑小概率事件造成的不可接受的后果,例如规划时必须将此种情况考虑在内。地震后,日本新建的居民住宅、学校、医院、应急救灾机构和设施等都完全避开海啸能达到的地方。我国汶川地震后也有类似的思路,例如北川县城另地重建。因此,新版区划图给出“四级地震作用”的换算系数,也就是为规划、设防甚至备灾应急时考虑更恶劣的情况提供地震动参数。本质上是抗震设防思路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