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9-19 05:17作者:李一老师
(三)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积极筹设我市法人村镇银行,加快推进我市民营银行等法人金融机构组建设立,争取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有影响力的城商行等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拓展机构布局;二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适当下放审批权限,建立“绿色通道”授信服务,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提供符合扶贫开发需求的一系列金融服务;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为农村提供快捷、高效的支付清算服务创造条件。鼓励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向乡村延伸营业网点,批量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加大ATM机、POS机等自助银行设备的布设力度,丰富农村金融服务品种,优先满足49个贫困村的资金需求和支付结算服务要求;四是针对贫困地区交通不发达的实际,增加经费投入,积极推广设立标准化助农取款服务点,进一步拓展助农取款服务点功能,努力把服务点打造成具有汇款、缴费、取款、查询、咨询、宣传等功能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小额支付便民服务行政村全覆盖,并逐年增加自然村助农取款服务点。积极推广手机银行、网络支付等工具的运用,推动农村群众的生活方式改善,实现现代支付结算工具到村入户,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力争在2020年前实现金融机构网点覆盖全市各乡镇,实现现代化支付机具村村通、助农取款村村通,金融服务和产品覆盖全市各行政村。(市金融局、市银监办、市人民银行、各银行金融机构、各乡镇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市域银行金融机构要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开发符合本市扶贫开发特点的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大力发展大型农机具抵押、林权抵押、仓单和应收账款质押等信贷业务,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农业基础设施登记抵押贷款,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鼓励开展扶贫开发金融产品创新,探索“龙头企业+基地+贫困农户”、“企业+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模式,发挥“财政惠农信贷通”平台优势,创新支农融资担保模式,推动创办村级融资担保基金,提高融资效率。力争到2015年底前实现创新农村金融产品贷款余额达1.5亿元,年增速超过20%,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农业专业合作社覆盖所有行政村,解决脱贫发展资金1.5亿元。(市委农工部、市林业局、市农粮局、市国土局、市城建局、市房管局、市金融局、市人民银行、市银监办、各银行金融机构等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