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20 14:12作者:李一老师
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减速拉动经济增长力不从心
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支柱。从2002年即上一轮全球经济繁荣时期开始,直到2013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几乎连续11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长期持续、大幅高于同期GDP的增长,自然对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反映在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由2002年最初的36.2%上升到2014年的78.9%,11年始终处于不断上升态势。但2014年之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却呈现明显放缓之势,至年末已累计降低为增长15.7%,明显低于之前20%以上的增长水平。进入2015年之后更呈加速递减之势,至9月末已累计降低为增长10.3%。
迫于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央政府密集出台了多项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加速审批十多项重大工程包,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却始终表现为逐月放缓之势,甚至感到日渐乏力,而对比一下2007年之前的情况,则与目前面临的形势恰好相反。那么,为什么当年想压缩投资却压而不降,现在想扩大投资却扩而不张呢?
从贸易角度分析,笔者认为,外贸进出口及其顺差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关联性。外贸进出口增速降低,在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如果净出口巨额增加,相当于从境外为国内带来了一部分投资需求,从而使国内总需求放大,并造成社会总需求事实上大于社会总供给的局面。如2002-2007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曲线与外贸进出口曲线几乎表现为同方向、等距离的上下波动,净出口巨额顺差为固定资产投资提供了巨大需求,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这种现象也可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后的情况得到进一步的印证。比如,2014年下半年之后,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放缓之时,我们发现恰好与当年6月后我国外汇储备与外汇占款出现触顶回落的趋势相一致,而2015年以来,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的明显下滑,外汇储备与外汇占款则表现为更大幅度的减少。
当然,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还可从投资现象上做一些具体分析。从全社会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企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
从企业投资来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由于中国“人口红利”、“土地红利”以及人民币汇率等几项比较成本优势快速丧失,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在海外面临愈加激烈的其他新兴国家的直接竞争,原有的竞争优势已明显弱化。国内则表现为普遍的产能过剩现象。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已连续43个月出现下降,2015年以来跌幅更大,7、8、9月已接近-6%。可想而知,在这种通缩环境中,实体企业普遍效益下降,生产组织困难重重,投资意愿必然阑珊。据最新统计,2015年1-9月全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3%,在前几年已显著放缓的基础上,又比上年进一步减缓5.5个百分点。
从房地产投资来看,2014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趋冷势态一时难以扭转。主要的原因,一是房地产也存在明显的“产能过剩”现象。由于前几年房地产开发和政府土地供应过多,短期内难以消化,即也存在一个“去库存”的问题。二是与资金的大量流出有关。当从收购人民币资产改为更多倾向于出售,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将形成负面预期。三是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会出现明显的分化局面。未来中国理性的房地产市场,应该是与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区域地位及竞争力相关,而其中的突出特点便体现为人口的净流入,尤其是相对高素质人口的净流入,这将是支撑或推动一个地区或城市房价上涨的基础或根本。而这主要体现在一线城市和少数强二线城市,对大部分二线以下的城市来说,实难具备这样的基础条件。所以,未来对中国大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走势,仍旧难以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