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27 23:28作者:李天扬老师
印度是中国在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印度也是中国海外工程承包和投资的重要市场。印度主要依靠服务业出口促进经济增长,中国在短期内难以取代印度在计算机软件、制药、金融管理等领域的强势。同样,中国在基础设施、电子产品领域的优势,印度也难在短期内实现赶超。但是,随着未来中国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可以预期中国对印度的贸易余额有可能会下降。
印度《经济时报》此前也提到,随着两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双边联系将更加紧密。中、印双方需要尊重彼此的比较优势,发挥合力,共同担负起世界经济引擎的重要角色。此外,中印在上海合作组织、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中俄印三国外长会晤机制、东亚峰会、东盟10+1、亚欧会议、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等多边国际舞台上,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和足够的合作领域。
2016年经济合作将达1000亿美元
中印经济交往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印贸易往来多发生在经济繁荣的历史时期,最早可以追溯到阿育王朝,笈多王朝时期,印度一方面和当时的拜占庭帝国、希腊、埃及和阿拉伯世界有着广泛的贸易,另一方面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和中国进行贸易。印度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主要有香料、珍珠、钻石、檀香木、象牙、棉布、丝纱等,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有亚麻、银、金、干果等。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印建交,蜜月时期双方仅签署了中国西藏和印度通商交通协定,经贸关系和政治关系并没有同步发展,1950~1962年,中印双边贸易总额仅仅2.6亿美元。
对峙时期,印度单方面停止了对华贸易,两国边境地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基本保持平静。这一时期,除了1964年的27万美元的贸易外,其余年份均为零贸易状态。
中印恢复正常化时期,1998年之前,中印关系有了突破性发展,签订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1998年由于印度把中国威胁作为其发展核武器的理由和借口,中印关系遭遇寒流,
一年以后的1999年6月,印度外长贾斯万特?辛格访华,几乎脱轨的关系又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之后中国领导人提出了搁置边界冲突,加强经济联系的务实主义建议,引发了中印贸易戏剧性的增长。2002年,中印贸易总额达到49亿美元,如果包括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在内,则贸易总额接近90亿美元。2004年,中印双边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自此,中印双边贸易进入飞速发展时期。
2000~2010年的10年间中印双边贸易额从29亿美元上升到617亿美元,增长了20多倍。由此,中印经济依存度也伴随着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得以显著增强。这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于2003年6月中印双边贸易飞速发展时期的访华,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两国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政治、经济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两国总理于2010年12月发表联合公报,建立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并确定2016年将双边贸易提升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
外交历程:蜜月、对峙、正常化、全面发展
自1950年中印建交至今已有60多年,两国关系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段,表现出四位一体的现实特点。
一:政治热经济冷(1950~1959)。1950年4月,两国政府互派大使,中印外交关系从此正式建立起来。蜜月时期持续到1959年分歧公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