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2 13:42作者:三水老师
黑河是不是处于地震带,没有做这方面的研究,不得而知。黑河有没有过地震?有,这点是肯定的。清雍正年间(1723~1736年)遣戍瑷珲的流人杨锡恒就用诗歌的形式记述了黑河、瑷珲一带的地震,不过,他没有写清当时发生地震的准确时间,因科学条件、水平所限也不可能说清震源、震级,只是记述了一些亲身感受。这是有史记载的黑河最早的地震。
流人是中国封建社会反抗封建统治或触犯封建刑律,而被统治者强制迁徙边远之地服劳役,借以专政或戍边,从而成为该地的一种客籍居民的人。1723年(雍正元年)的杨宣就因“不奉召赴阙,擅入乾清门”被遣戍到东北极边黑龙江城,即江东旧瑷珲。
杨宣有二子。长子杨锡履、次子杨锡恒。锡履为人好学,经史百家,没有不深入研究的。二子均随父亲来到瑷珲。在戍所,二子对其父“体恤周到”,“险阻艰难,不离左右”,竟使其父“忘其身在万里之外”。
杨锡恒长期居于塞外,对于东北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习俗等都很熟悉。在瑷珲时写下了《纪异》和《艾河元夕竹枝词》。《纪异》用诗歌的形式记述了雍正年间发生在黑河、瑷珲一带的地震情形。
全诗共28行。其说:大地是天地做合而形成,其运行应当是安静而有规律。忽然在我们这个地方,震动起来,没有个消停。其速度如飓风刮过,其声音之大如雷声轰鸣。耳朵震聋,眼睛眩晕,魂魄为之震惊。像是九条轨道车轮轰轰滚过的喧鸣。
又像是一条大船在巨浪中颠簸。房屋被震得歪歪扭扭,全靠着一条椽木支撑。整个房屋上栋与下宇岌岌可危,不久就要坍塌,生命就像毫毛一样轻。见诸史册典籍,五行运作有规律。迂腐的文人遵章守句,黑白都要弄个明白。当今圣明世道,灾害因为什么产生的呢?其道理不得而知,还是闲着没事慢慢评说吧!每当地震后往往是天昏地暗,阴气盘踞地轴,想晴天都很难,小震则下小雨,大震则大雨倾盆。每每都是这样,历数多了才信以为真。瑷珲地势低洼,河流纵横,连绵阴雨,形成了水灾,其状要吞没低矮的丘陵。大麦小麦发黄丰收在望,谷子稷子才长得一寸长,豆子也就将长粒,只恐怕早来秋霜。生活真是艰苦,难得一温饱,哪敢奢望谷满粮仓。遇到大灾,典衣卖袄,都没有地方换得斗升之米。担心有大灾大难,真是忧心如焚。皇天本是讲仁爱,是非也不是懵懵懂懂,万方皆保佑,难道就把边塞的人忘了吗?但愿占好的星象,总是天和日丽,既是当官的也能得到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