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30 10:50作者:三水老师
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级左右、震后24小时内灾民得到基本生活安置和救治、全面提升城乡抗震设防能力……未来五年,衡水市的防震减灾蓝图将如何绘制?近日出台的《衡水市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给出了答案。
规划目标
到2020年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级左右
防震减灾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发展稳定民生大局。目前,衡水市“十二五”期间制定的防震减灾工作主要任务已基本完成。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全部验收合格,地震监测预报能力有效提升,地震灾害防御工作全面拓展,地震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健全,防震减灾宣传不断普及,整体工作成效明显。
“十三五”期间,衡水市将推进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强化地震部门自身能力和全社会综合防御能力建设,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宗旨,按照政府统筹、综合防御、协调发展、科技支撑等原则,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强市兴县富民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地震科技支撑和安全服务保障。
到2020年,全市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0级地震的能力。监测、速报、预警能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建成地震烈度速报网,20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辖区发生5.0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后,1小时内提供震灾预评估结果,2小时内提供初步人员伤亡、房屋破坏信息和辅助决策建议,3至5天内完成灾区地震烈度评定。
强化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县级以上城市基本建立起以地震救援队伍为中坚、各有关行业救援队伍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救援队伍体系,发生重大地震后,救援队伍24小时内基本覆盖重灾区,灾民得到基本生活安置和救治。
深化强震机理与监测技术、地震成灾机理与减灾技术、地震灾害评估与应急处置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拓展成果转化应用,全面提高防震减灾科技创新支撑力和贡献率,区域防震减灾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
到2020年,地震监测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形成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观测系统,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级左右;城乡抗震设防能力明显增强,新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完成抗震能力不足的建设工程加固改造,农村抗震民居比例大幅度提高;地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对防震减灾贡献率显著提高;社会公众掌握一定减灾基本知识和防震避险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