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28 09:51作者:李天扬老师
1、住平房的居民遇到地震时,应迅速跑到屋外;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住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躲在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不要跳楼。尽快关闭电源、火源。
2、正在教室上课、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抱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等地方躲避。在室外,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电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
3、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
4、当身体遭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规划
到2020年各镇街都有避护场所
惠城布局70个六成设在学校
根据《惠州市应急避护场所专项规划(2015-2020年)》,避护场所应对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其中以应对气象、地震灾害及核事故为主。规划范围是惠州市域四区三县覆盖范围,总用地面积约1.12万平方公里,重点规划范围是惠州市中心城区范围,总用地面积约558平方公里。至2020年,应急避护场所数量、规模,应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且要作为城市必需的公共设施列入规划,与城乡建设同步推进,2020年各县(区)、镇(街道)的避护场所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南都记者获悉,惠州将应急避护场所分为区域性应急避护场所和城镇应急避护场所2大类。其中,区域性应急避护场所适用于巨灾发生后,受灾人员的集中性救助和安置,当发生需要跨地级以上市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的突发事件时,由省有关单位统一协调使用临近的区域性应急避护场所,城市中心应急避护场所兼备区域性应急避护场所功能。这类场所一般为地势较高且平坦的大型空地、郊野公园、大学、部分人防工程等室内外场所。根据《规划》,奥林匹克体育场将成为惠州市唯一区域性城市中心应急避护场所。
城镇应急避护场所主要有室外、室内两种应急避护场所,拥有室内场所和室外场地的学校和体育场馆可兼作室外应急避护场所和室内应急避护场所。其中惠城区拟划分36个防灾避护单元;布局固定应急避护场所70个,可容纳30万-60万人,其中江北片区共22个,西湖周边片区24个,水口片区16处,南部新城片区8个。同时,惠城区将规划3个中心应急避护场所,包括江北市民公园、高榜山广场和水口文化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