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16 09:05作者:王华老师
项目内容:建设监测预报指标体系、地震灾害预报指标体系、地震应急救援指标体系、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指标体系、防震减灾文化建设指标体系、防震减灾科技创新指标体系、县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指标体系、防震减灾综合保障指标体系、防震减灾法制建设指标体系等。
5.地震紧急救援装备建设
项目意义:进一步规范地震灾害救援装备配置,提高地震灾害救援处置和应对地震灾害及突发事件的能力,推进地震灾害救援装备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项目目标:提高紧急救援的救助能力,确保地震发生后能迅速开展应急工作,有效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项目内容:(1)专业救援队伍装备建设。按照“一队多用、专兼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为市重大灾害应急救援支队装备抢险救灾必须的搜索侦检设备、营救设备、顶升设备、照明设备、通信设备、个人装备和医疗装备等,提升快速应急反应和救援能力。(2)志愿者队伍装备建设。为雄关区、镜铁区、长城区三区1200名地震应急志愿者配备救援服、训练服、救援手套、救援头盔、救援靴、救援腰带、防尘面罩、手电、雨衣、保温水壶、充气床垫、睡袋等个人装备,满足应急工作需要。(3)系统内部应急装备建设。为地震部门配备车载电台、卫星电话、照相及摄像设备、便携式电脑、对讲机、短波通讯电台、发电机、应急灯、现场工作人员装备等地震应急及开展现场调查所需的仪器设备等。
五、保障措施 (一)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推进防震减灾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充分发挥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指挥工作职能,创新完善“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分工合作”的防震减灾决策和运行机制。通过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把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加大经费投入。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并将防震减灾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捐赠和地震保险相结合的多渠道投入机制,使防震减灾投入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方面配套规章制度。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加强防震减灾行政许可事项和技术标准的监督、管理和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