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04 20:40作者:李一老师
对于中国而言,过去35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从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高等收入国家之列。而未来15年则是实现从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的关键期,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决战期。一旦成功,则中国真的实现了巨大的突破,实现了鸦片战争近两百年以来的强国梦,实现了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于国家创新
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那么从日本与韩国的例子可以看出,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就在于抓住历史机遇期,实现国家体制与经济变革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从日本、韩国等国的经验看,最根本的是较为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特别是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换,比如,韩国上世纪70年代“汉江奇迹”主要依靠出口导向战略,但此后将发展方向从扶持和保护产业转向鼓励竞争和创新。1986年制定《面向21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长期计划》,颁布《提高产业技术五年计划(1989-1993年)》,明确提出技术开发的主体由政府转向企业,使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过去的10年,是我们创造力最旺盛的年龄阶段,也是中国的劳动力和人才的高峰阶段。比较可惜的是事实上我们一次又一次在创造力高峰的人口结构下错失了引领世界不论是科技还是文化的机会,由于社会变革的滞后,制度设计的落后,使得我们没有办法在人口创造力高峰的时代抓住世界领先的钥匙,使得我们今天一直在谈结构转型与发展方式转型,一直在谈如何摆脱房地产或者资源垄断行业对于中国经济的控制,而我们今天还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我们还有没有这样的创新变革机会?我们还有这样的机会,但是历史给我们的机会不多了,我们还有未来15年的机会。我们如何能够利用我们的人才和人口的结构优势,人口红利的最后15年机会,能够真正找到中国创新发展的道路,则我们能够实现民族的复兴与大国的崛起。
在知识经济的年代,旺盛的创造力和创业活力就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过去的中国有一个非常健康的人口结构,但是我们没有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口的创新能力。我们一直有一个误区,中国所有的问题是因为人太多了,这句话每个人都听过,“我们就是人太多了,上不了学,看不了病,马路拥挤,资源稀缺都是因为人太多了”。无论是人口学家、经济学家,还是党中央都已经否定了这个观点。
但实际上,人口多不是问题,关键是什么年龄的人口多,什么素质的人口多,如果这个社会是一个老年人口占主导的社会,人口多真的成问题,而创造力旺盛的年轻人多,社会是非常有希望和活力的。
我们再看日本的社会老化现象非常多,包括啃老和就业岗位的衰减,包括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创造性行业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今天的日本从世界竞争力的第一位掉到世界竞争力的二十位左右。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日本在陷入老龄化社会时的经济增长结构远远强于15年以后的中国,那么我们怎么办?我跟吴敬琏先生几年前讨论过这个问题,在中国的十大行业,投资拉动中国的前十大行业里几乎找不到科技,科技对投资的吸引非常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