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01 21:48作者:王华老师
人口专家陈卫说,伴随出生人数和生育水平的上升、生育意愿和性别偏好的弱化,我们有理由预计,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将出现长期下降并回归正常水平的趋势。
原新认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到本世纪中叶可以使老龄化水平降低1.5个百分点,对于人口老龄化水平的短期和中期影响不明显,而远期下降作用比较显著。
还有什么值得期待?
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是否意味着生育政策的“句号”?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赋予了新内涵,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新时期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杨文庄说。
专家们认为,要实现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目标,在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的同时,还应当研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经济、社会和家庭发展的政策,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使生育政策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要满足群众新的计划生育健康需要,需要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拓展服务人群、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顾宝昌认为,应重新考虑一孩奖励政策的持续性,同时处理好过去的遗留问题和失独家庭问题。重新审视生育审批制度和孕检制度,管理和服务要走向尊重意愿、满足需求、便利群众、积极引导。应该鼓励各地根据各自的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工作模式。
人口政策调整将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昨天闭幕。从昨天结束的五中全会的公布来看,最大的亮点应该是允许一对夫妇可普遍生育二个孩子。而该政策调整也意味着自1979年实施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已经走入历史。这也是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大调整。可以说,这次人口政策大调整,不仅会对中国的人口消长产生重大影响,也将对中国社会经济各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于会牵动影响全球人口的消长。所以该政策出台不仅会引发国内广泛的关注,也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最早是在1973年12月,第一次全国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会确定了“晚、稀、少”的方针,要求晚婚、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时间要相隔4年,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推行。1978年10月,修改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生育间隔时间三年以上。
979年下半年起,全国不少地方按照独生子女的要求修改计划生育规定。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外,独生子女政策开始在全国城乡全面实行,仅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农村可生育两个孩子。
可以说,中国推行独生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当时的人口急剧膨胀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得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在短短的36年的时间里与发达国家看齐。但是当时独生子女的人口政策是以当时的计划经济为基点。即按照当时的人口膨胀速度很快就会让中国各种资源耗尽,国家没有能力来应对过度膨胀的人口增长。但实际上这种假定是错误的。
而独生子女政策一旦形成制度,就容易路径相依,要改变起来难上加难,一直延续了36年。还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就有不少人包括自己就看到了中国独生子女政策推行可能面临的严重问题提出质疑。因为,当前本从认为,这些严重问题并非仅是现在一些人所主张的“人口红利”消失、中国的老龄化加速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即使到现在也不是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