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29 14:39作者:李一老师
屠呦呦代表的是中国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现在接力棒传到了年轻一代手上,我们对国家今后的科技发展很有信心,相信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会接好这个接力棒。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说。
作为一名女科学家,女性科研人员的问题也成为今天的热点之一。北京大学教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饶毅分析说,在诺贝尔奖115周年的历史上,有592位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只有17位是女性,只占3%。其中,物理奖只有2位是女性,其中一位还是居里夫人,化学只有4位女性诺贝尔奖获得者,一半是居里家族,她们母女两个人得了两个,即使在女性得奖稍微高的生理和医学奖,其中包括屠呦呦先生,也只有12位,占5%多一些。所以,女性在科学界还有很多天花板需要突破。
即使如此,作为女性的屠呦呦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其珍贵与难得可想而知。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说,屠呦呦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更是女性科技工作者的骄傲。她提到,屠呦呦当年为了专心做科研,将两个女儿给别人代管,作为一名女性,屠呦呦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也作为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的王志珍认为,女科技工作者要想做点事情是非常不容易的,屠先生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虽然是迟到四十年的诺贝尔奖,但屠呦呦的故事还是给国人、给科学界很多启示,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
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建国在发言中表示,凡是重大的科学研究都是艰辛的,重大的科学成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科学家在研究当中长期扎实、艰苦的努力。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静海说,从发现青蒿素,到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用药经历了40年,又从那个时候起到今年获奖又经过了10年。现在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我们应该鼓励一个科学家一生就做好一件事情的精神。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在总结时也说,屠呦呦的经历启迪我们,要坚持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要淡泊名利,像屠呦呦先生那样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咬定青山不放松,就一定有好的结果,这对抑制科技界的浮躁现象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是一个报春的红梅,红梅花开了,将会引来百花齐放,我们国家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和一些世界大奖的好消息定会接踵而来,尚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