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29 08:08作者:王华老师
46岁的第二代杨光能,是周应秀的儿子。他和50多岁的彭邦荣、30多岁的彭业,组成了村子的核心劳动力,砍柴之类重活由三人来干。杨光能还有一辆摩托车和手机,由他负责和外边的王良海联系,告知下次需要带哪些必需品。
王真香和儿子彭永强带着彭佳(化名)组成一家,彭佳是村里目前唯一的第三代。1998年,彭永强外出打工与一女孩结婚,但一直不敢带回家,直到生小孩的那个月,将媳妇带回家。因为健康村的贫困和疾病,后来媳妇不辞而别。
虽然几十年过去,这个麻风病村早已走向了健康,但一种歧视仍真实存在。
而在村里,内部歧视也存在,健康的人嫌弃身体有残疾的第一代。
有一次,王良海进村后,看到杨光能的父亲在大声骂赖德兴(已过世)是梭老二(四川方言,蛇)。因为杨父可以正常走路,而赖因病留下残疾,只能爬着走。站着走的骂爬着走的是蛇,王良海当场发怒了:你说话注意点!你们自己人不能歧视自己人!
出 走
外出打工 几个月挣百元
如何让他们走出大山,回归普通社会,这是王良海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因为几十年封闭原始的大山生活,健康村除了送出去读书的第三代,几乎都不识字。几位壮劳力外出打工遇挫折后,干脆现在留在村里啃王大哥了。
村民每天的生活重复和单调:坐在屋前,发呆,看大山,偶尔遛遛弯,下雨的时候在屋里看电视。同行的摄影记者说:坐在村里时,感觉时间是停滞的。
杨光能没有技能,又不识字,就到雅安城里踏三轮车,他是第一个走出村子去谋生的人。
没几个月,他就回来了,只挣了100多块钱。人太老实,几乎不知道外面世界啥样子。人家踏三轮车从西门到彩虹桥收3块钱,而他跑一趟,乘客给1块钱,他也拉,老被人欺负。王良海叹息着说。
彭业在民政部门的帮助下,在灵关镇打小工,干了一年却没拿到工钱。老板算计他说,吃住都要钱,一天工钱5元,吃和住扣掉4块5,就剩5毛一天了。没拿到钱,他就老老实实回村子了。记者问他们俩想不想再出去,彭业连连摇头:不想去了,坏人太多了。
不过,也有成功走出深山的,杨光能的弟弟已在外面安家,逢年过节还会来看看父亲和哥哥。
相比之下,第三代基本都已成功融入外面世界。在当地民政部门努力下,村里最后一个第三代、14岁的彭佳也被送到宝兴县某乡读初中,接受了正规教育。但她告诉家里人,自己来自哪里是保密的,同学们都不知道。
一旦走出这个村,就都不愿意再回来了。就在记者来的前一天,彭佳还打过一次电话回村里,她告诉家人,自己马上要放暑假了,但不回家,准备留在外边打工。
消失
回归社会村落或消失
每过一两周,王良海都要进村一次。这次和以前一样,他给村民带来大米、肉、油、盐等生活必需品。村民们都有几分地,在地里种上喜欢的蔬菜,屋前后还圈养了鸡和羊,高坡上还放了十几箱蜜蜂酿蜜。
王良海的父亲以前也是联系该村的民政局工作人员。15年前,父亲退休后,他接过棒。
经过多年的努力,健康村已一步步改善生活水准。政府之前划拨出了专项经费,给全村人盖了砖瓦房12套,后来村子陆续通了水、电,又修通小水泥路。
王良海告诉记者,下一步将给村里修建垃圾池,进一步改善村民的卫生生活条件。
王良海说,几十年前他们为了多数人的健康而来到这片森林,在这里生存下来。如今老人一个个过世了,村里的人越来越少,现在是9个,接着就是8个、7个……最终,这个特殊的村子人口或许会归零,最后恢复为一片宁静的原始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