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29 06:22作者:王新老师
随着3.28万亿打新资金的归来,两市大幅高开突破5000点,创七年新高,随后沪指跳水回落。午后大盘低位震荡整固,多空陷入胶着。中小盘股获利回吐压力增大,创业板冲高后大幅回落。
截至发稿,沪指涨0.53%报4973点;深成指涨0.47%报17583点。盘面上,有色、钢铁、电力等板块涨幅居前;金融、互联网等板块下跌。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周五主力猛攻站上五千点大关,但盘面却暗藏了两大异象:
首先,大盘发力向上冲关中,创业板却盘中大幅滑铁卢,这说明资金开始大规模从题材股中调仓换入主板低估值蓝筹股上了,这直接造成了创业板为首的题材股逆势大跳水。如涨幅巨大次新股持续暴跌,鲍斯股份、山东华鹏均短时间暴跌35%以上;业绩暗淡的英唐智控、天瑞仪器高位三巨阴杀跌,技术筑顶的正业科技、爱迪尔高位大阴破位,消息利空的金亚科技更是被巨单一字封死跌停,主力出逃可谓阴险毒辣。
其次,早盘沪市量能再创历史性新高,仅仅一个上午成交量便近7500亿,如此巨幅量能说明主板权重股集结了大量的资金,已重新成为了资金主战场,这时投资者反而须警惕创业板资金被分流。而早盘的冲高跳水,正是多空分歧巨大、剧烈博弈的结果,所谓天量后又天价,股指的高位跳水不改后市重回5000点。
沪指5000点的历史地位:
从历史的大局观出发,考察指数高低并不能够戴着近视眼镜,而是应该拿着望远镜登高望远,否则你永远不能够清晰地思考未来,本周要探讨的就是沪指5000点的历史地位。
沪指5000点目前似乎没有任何历史意义,但是从估值角度而言未来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点位,类似于1996年至1997年的沪指1052点,这是由沪指5000点对应的宏观经济总量和成分指数估值所决定的。
首先,很多人对于股市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定位有误,股市与经济之间晴雨表的关系是以十年为周期的,而在短周期内股市与经济是狗与主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很多人以短期GDP增速作为宏观经济依据研究股市其实是一种近视的观点,真正值得借鉴的宏观经济数据是十年周期的经济总量增幅。
例如,以A股为例,1994年至2001年间,除了其中2000年之外,所有年份的GDP增速都是下降的,但沪指却从325点增长至2245点;类似情况也发生在美股,2009年之后美国GDP增速也是在下滑,但是道指却在各种质疑声中崛起,累计涨幅已经超过了200%,较2008年金融海啸之前的历史高点还贵了30%。由此可见,以短期GDP增速来判断股指高低是错误的。
宏观经济真正有价值的判断工具是经济总量,例如道指在1968年至1982年期间基本上是横盘整理格局,但同期美国经济总量差不多从1万亿美元增长至10万亿美元,显然道指表现滞后于美国经济,因此在1982年至2000年期间道指上涨了十倍。同理,2000年中国经济总量恰好也是1万亿美元,2016年中国经济总量也是增长了十倍接近10万亿美元。我们以最谨慎的原则,选择2005年沪指1000点估值最低阶段作为起点,2005年中国经济总量是2万亿美元,与之相对应沪指5000点恰好合理反映中国经济状况。
其次,从流动性角度,通胀无牛市,通缩出牛市是有借鉴意义的。1996年至2001年的A股牛市和2009年至2016年的美股牛市,显然都与那一阶段的央行和美联储货币政策有着密切关系。目前,央行货币政策正处于降准降息周期,因此市场流动性足以支撑沪指在4300点至5100点区间构筑盘整箱体,演绎牛市、盘整、再牛市的震荡攀升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