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29 05:56作者:李一老师
中国走出去的对外投资战略
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作为经济单元的企业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获取利益的要求,促进了投资母国和东道国经济的发展。1998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对外投资、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自2008年大宗商品价格第一次暴跌,中国买家以跳楼价抢购铁矿、煤矿和其他自然资源产品开始,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频频出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是我们在享受初试牛刀的胜利同时,必须要清醒的看到,与利用外资的进口导向性贸易相类似,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初级产业,对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极其有限;在具体的产业结构上,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缺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投资方面。同时,对外投资之初调查研究不充分、市场分析不透彻以及法律和政治风险分析不到位等问题一直极大的影响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效果。
从整体上看,中国企业的投资区域主要集中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等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有一位绍兴商人开办的纺织品公司在西非沿海生意火爆,当公司经理发现许多客户来自内地大城市尼日利亚的卡诺时,便打起直接登陆的主意,稍作考察后便着手操作,一开始果然赚得盆满钵满。但他匆忙间并不了解,当地小批发和零售向来由几大家族所垄断,彼此井水不犯河水,套用沿海和国内的谈价、压价法则,盲目发展下家,殊不知那些下家都是自己人,结果没过多久,几大家族集体对该企业说不,一夜间将他们逐出当地市场,足足花了两年时间才恢复元气。另一家上海国企在西非内陆国家马里开设的棉纺厂也遭遇同样命运。他们当初单纯看到棉布在当地的市场前景,却忽略了对当地经营成本的计算,结果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虽然不错,成本价竟然比从国内进口还贵得多,经营效益自然可想而知。尼日利亚是我国摩托车产品在西非最大的客户之一。正当我们享受了前期贸易的果实真正大举进攻当地市场的时候,发现印度和日本已经逐渐收买了当地关键的经销渠道,而此时重新打通渠道进入末端市场,谈何容易。
同样接踵而来的就是尼日利亚旺康集团即将上马的两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旺康集团表示,2016年尼日利亚全国浮法玻璃的总吞吐量为每年30多万吨,按照每条生产线每天600吨玻璃生产能力计算,两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已经接近每年40万吨,已经超过了市场饱和度,这样的投资速度和投资规模不得不令人质疑。因为除去中国目前向尼日利亚市场出口的浮法玻璃成品之外,欧洲供应商如比利时等国家的产品也以价廉和质优的形象占领着当地大部分市场份额。如果该项目启动,很可能造成与上述纺织品和摩托企业相同的市场竞争效果。早在2013年尼日利亚河流州就有一家浮法玻璃公司Egi MJ GFloat Glass因为市场前期调查疏忽,忽略了浮法玻璃生产所需的巨大天然气供应量不足的问题而建设终止,2.1亿美元的投资就此打了水漂。其实,旺康集团自从2011年开始就已经在奥贡州逐步建立4条陶瓷生产线生产线,实现每天超过12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经过几年的积累,该企业资金实力颇为雄厚,以该企业对尼日利亚的了解和对客户的管理能力,满仓投资浮法玻璃市场的决策必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调查的结果。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对其所面临的风险表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