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29 02:47作者:才子老师
这里我想说的是:为什么排除那些贪污腐败分子外的好公务员、小公务员的收入如此之低而仍然被公众误解呢?
首先我想引入自创的两个心理学上名词:过错分摊效应和滴墨染缸效应(寡人孤陋寡闻也许心理学早已有描述这个现象的专门词汇,但本人仍对这两个名词享有著作权呵呵)。具体说:
过错分摊效应,是指在一个群体里,只要其中有一个个体犯错,那么其他个体也会因这个个体的过错而承担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用一道数学题来解释更简单一点:A是一个公务员,他贪污了10个亿,那么全国2000万公务员被分摊了50元,即全国每个公务员都贪污了50元。
滴墨染缸效应,是指在一个群体里,只要其中有一个个体犯错,那么其他个体也会因这个个体的过错而受到外界的同一谴责。形象的说,就是我们把一滴墨水滴进一个鱼缸,那么这个鱼缸的水全部被污染的。其中的每一滴水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
其次,我想从先入为主情节以及人所处位置的不同进一步解释为什么公众存在这种误解。
先入为主也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工资改革前,我不知道具体情况,但是大概情况是各部门各种福利、津贴满天飞,但是工资改革后,这些福利绝大部分被取消了,这种情况2005、2006年(改革前后)参加工作的人感觉比较深切。还是以我为例吧,刚进去法院的时候,听老同志说,工资改革前每个月平均工资不下8000元(全部算上),年收入10万以上,我靠,我第一年试用期,卡上工资不到2000元,全部折算进去不到3000元(参看上述数据,进行乘除)。而被压迫的人们大众一想到公务员加薪,自然而然想到了之前的情况,但实际情况确实变化很多了。
人所处位置的不同影响人的判断和观点。进入公务员系统之前,我也十分反感公务员加薪,因为在我的心中,公务员的地位、收入很高,而广大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当你真正进入这个系统后,我才发现情况正不全是原先想象的,准确的说法是:广大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守法公务员,特别是小公务员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个人所处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理想思维,进而影响了他的判断。如果,大家能平心静气,以数据为基础进行思考,那么误解和冲突可能会避免,至少会有所缓解。
其实,只要理性的思考一下,公众的观点是存在一定误解和偏差的,但是作为一个整体但实际分散的公众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不容易进行理性思考,所以误解和偏差就在所难免了。因此,我们在理解公众的误解和偏差的同时,公众也要努力得客观理性的去思考。
我知道很多人会在回帖中问下面的一些问题,我试着先回答几个:
1、公务员还有其他灰色收入啊。
工资改革后,公务员的工资都在账面上,个别的补贴也大多整合到工资里面,比如交通补贴、通讯补贴。其他的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如果有人硬要说,贪污腐败、受贿索贿啊。那楼主我要告诉你,我是想通过这个帖子告诉大家,除了贪污腐败之外的公务员的真实收入。贪污腐败是个体行为,自有相关部门来处理他们,但请不要把棒打无辜。前面关于两个自创的心理学术语已经说明了,这种棒打无辜现象缺乏理性。
2、国家有福利分房啊,这也是收入啊。
福利分房在上世纪末基本上停止,当然后来演变成集资建房,再后来又被禁止了。现在的中央国家机关还存不存在福利分房呢?有,但已经很少很少了,除了几个有实权的部委,其他的部委想拿地越来越难了,加上中央对这块的控制越来越严,可操作的空间越来越小。还有就是,即使存在零星的福利分房,那也是价格很高,与市场价格的差距越来越小。反正我在的部委越来越没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