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15 15:23作者:王华老师
学校建有靶向抗肿瘤药物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药物合成与优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有湖北省荆门医药工业技术研究院、湖北省校企共建牛磺酸技术研发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3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有中国农谷发展研究中心、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荆门)基地等3个省级人文社科类重点研究基地。拥有抗肿瘤药物的新品开发及合成新工艺研究、化学药物的新品开发及合成新工艺研究等2个省重点科研团队项目,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稻Mi-2类染色体变构因子CHR729在表观遗传调控中的作用分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代文人文学传播意识研究)、国家级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湖北传统民间艺术在学前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及数字化资源建设)等国家、省市科研课题276项。获省市科技、社科成果奖37项,拥有各类专利及其他知识产权13项,其中,“米糠蛋白饮料项目”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专项。学校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32篇,被SCI、EI、ISTP权威检索性期刊收录162篇;教师出版专著17部,主编教材152部,其中“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6部。《荆楚理工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全国优秀栏目策划社科学报、全国质量进步社科学报,其“传记文学研究”栏目先后被湖北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和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评为“特色栏目”;《荆楚学刊》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湖北省优秀期刊。
学校先后与澳大利亚西澳理工学院、美国荷晶大学、菲律宾亚当森大学、新加坡东亚管理学院、芬兰瓦萨应用科技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合作开设有中澳电子商务、中澳会计,中美护理等专业。
学校坚持立足荆楚,面向全国,服务基层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发展的服务定位,始终立足基层、研究基层、服务基层,初步形成了“面向基层、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特色;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围绕“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一条主线、三大平台、四个对接”的“134”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先后被授予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规范管理先进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成为湖北省首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2015年,学校成为教育部立项建设的全国30所、湖北省唯一一所“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