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26 07:41作者:李一老师
舆情点评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甫一公布,便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问责条例言简意赅,13条、不到2000字的内容全方位规范和强化了党的问责工作,被媒体称为“管党治党的利器”。在舆论场中,此次条例的发布呈现出多角度、多方位、全覆盖的解读与宣传态势,传播速度、精度、广度与深度兼具。
首先,中央媒体积极主动设置议题,为深入学习贯彻问责条例营造声势。从7月17日开始,各大中央媒体对《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进行了集中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等中央主流媒体率先发力,在刊发相关新闻通稿、播发问责条例全文、撰写系列社评文章的同时,还邀请各方党建专家进行深入分析、解读,为全国各地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问责条例提供了大量的学习素材,点明了学习重点。
其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除了上述常规报道外,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人民日报》上刊发署名文章,指出“用担当的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制作了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专题,从案例故事、解读评论、学习贯彻、图解图集四个维度对问责条例进行全方位剖析;《中国纪检监察报》通过开设“学习贯彻《问责条例》”专栏、刊发省部级领导同志学习贯彻问责条例的署名文章,采写《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诞生记、还原问责条例制定全过程,连线关注各地党员干部学习贯彻情况等,共同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全媒体融合传播,实现传播效应最大化。在全媒体传播时代,仅仅依赖于传统纸媒和网媒的宣传报道影响力有限,新媒体在实现传播效应最大化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次问责条例的宣传报道过程中,主流媒体自觉地与自媒体共同发力,形成了平媒、广播电视、网媒、微信公众号、手机新闻客户端等媒介平台的全覆盖。一方面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自媒体的传播优势,倾听网络民声,汇集社情民意,提高了问责条例相应内容的传播精度、广度与深度。
浓厚的学习氛围已形成,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应当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努力向党、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