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30 11:22作者:李天扬老师
网络支付实名制是一个有利市场健康发展、有利百姓消费和支付安全的好事,为什么推进慢,难点在哪里?
难点一:网络支付账户实名制验证牵涉机构较多,机构之间的沟通也差强人意。“外部验证的渠道比较丰富,主要难在支付机构后台交叉验证的支持上。”蔡洪波说。
难点二:移动支付发展迅猛,电信运营商对手机号码、SIM卡发放尚未完全实现严格的实名审核。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王素珍表示,这也为实名制推进、交易风险识别留下隐患。
难点三:有央行人士告诉记者,一些规模较小的网络支付机构在技术风控领域的投入严重不足,系统存在漏洞,可能会给实名制后的消费者资产带来安全隐患。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介绍,在推进实名认证的过程中,提升技术水平和拓展验证渠道等费用,对于小型支付机构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开支。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有近200家网上商城或支付平台被暴存在安全漏洞,导致数据库信息被窃取。其中,多家网站泄露的用户信息达到数百万条,最多的甚至达到上千万条。
难点四:许多消费者对实名制的重要意义认知不足。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助理所长、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杨涛表示,实名制对于一些习惯于非实名的消费者需要有个适应过程。
★欠账太多难一蹴而就,实名制尚需多方努力
由于之前网络支付实名制欠账太多,落实起来很难一蹴而就,因此,还需多方努力方可让新规“圆满”。
目前,市场上有牌照的117家支付机构中,规模列前十的占据了市场份额的80%以上。由于支付机构实力相差悬殊,专家认为监管不能“一刀切”。
蔡洪波表示,在严守风险底线的前提下,应充分发挥账户分类管理的作用,引导机构根据自身能力开展业务。给予支付机构中的“好孩子”更充分的信任,对实力不足的机构限制其业务种类和额度,让“好孩子”不吃亏。
管理办法在半年的征求意见期间,社会各界提出不少意见和建议。根据意见和建议,网络支付管理办法较之前做了一些调整,如引入新的分类管理和正向激励的思路和举措,对实名制达到95%的A类机构和实名制达到90%的B类机构送上“大礼包”,以及提供更为灵活的创新空间等。
实名制的落实是长期工作,需要相关部门相互配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实名制等支付新规的落地,需要公安、司法、工商等相关部门加大合作,将手中的权威信息转化为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