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22 10:57作者:王华老师
然而,在记者采访中,一些资深的演出商均表示,这样大型的演唱会不可能公开招募志愿者:“我们对于工作人员是有专业要求的,没有相关经验的人来了也帮不上什么忙,而且也不太好控制管理。”
通常而言,这样的招募“志愿者”、免费看演出、免费送票的骗局基本都会把招募条件制定得非常有吸引力,比如“很简单,很轻松,有班车接送”,“提供中餐晚餐,视情况演唱会结束再提供一餐,配发工作服装,配发工作证,工作服工作证可自己留做纪念”,“演唱会开始后,可凭工作证进入内场VIP区,观看演唱会”等等,很大一部分是在鱼龙混杂的网络发布推送,主要目的是骗粉和骗点击,歌迷们在落入圈套后很容易就泄露了个人信息。
【业内声音】
乱象影响志愿者形象盼有条例明确规范管控
“企业做公益原本是好事,也是社会鼓励和支持的,但是这些企业不能"挂羊头卖狗肉",让志愿服务变了味。”对于上述种种乱象,上海乐思汇公益志愿者联盟的负责人白敬轩表示,这样现象的出现会导致两个后果,首先,志愿者形象在社会民众心理会变味,侧面地误导普通对于公益的理解。“与此同时,这也打击了真正为了公益而服务的志愿者们的热情。本来招募和维护志愿者就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这些丛生的乱象对我们民间的公益组织也会带来困扰,大大加重了解释成本。”
白敬轩指出,这个问题的出现也反映了部分志愿者组织或者相关管理部门对志愿者管理上有漏洞,“志愿者证和志愿者服装原则上是属于管控物资,没有经过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备的,或者报备了擅自改变服务内容的,应该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这样才能起到监督和管理作用。”
同样,来自黄浦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缘梦之家志愿者服务社的社长徐增也表示,在意识到这样的乱象后,希望有关部门予以重视,多加管理。
“希望公众可以知晓实情,不要对志愿者造成更多的误会。也希望可以推动志愿者服务条例改革,严格规范什么是志愿者、什么不能称为志愿者、哪些是志愿者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可以有一个界定的范畴。”
【律师观点】
以志愿者名义招兼职意在规避法律责任
“房产中介以志愿者名义推销房产,消费者一旦造成损失,就会牵涉到民事上的法律问题。而那些以招募志愿者名义招揽兼职的公司,一旦发生纠纷,则会牵涉到劳动合同的问题。”对此,上海海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胡熙昊律师提醒普通市民,需要警惕这些乱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