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13 18:30作者:王新老师
对号入座型问责现象常常出现,问责标准体系建设显得滞后。安全生产行政问责主要是对领导干部的直接问责,问责制过分简单化、扩大化,往往是将发生的事故严重程度与处理相应职级的干部相联系,不管具体情况,一味追究责任。加上国有企业管理层级较多、业务复杂,内部又缺乏明确而规范的标准范围和责任边界,容易造成被问责人员范围扩大,救济权利不能得到充分保障,挫伤了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容易产生“出了事故是不走运造成的,只能自认倒霉”等不正确思想,使问责制背离实施的初衷。
责任推托现象明显存在,安全管理标准要求日趋提高。随着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等规定的出台,对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干部问责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道路,促进了安全生产工作。但在实践中也产生了安全生产“调子过高、门槛过高”等现象。如有的政府部门和单位在出台规范性制度时,为了减少自身的责任,不考虑国情、企情,一味就高不就低;在出台文件、布置工作时一味高标准严要求,使企业难以落实,甚至将本应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企业,造成安全生产工作表面上十分重视,形式上轰轰烈烈,但实际效果不佳。
建立规范的问责与安全管理体系
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树立“权责统一”理念。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监督检查,加大内部问责力度,改变部分领导人员存在的“权力意识强、责任意识弱”等现象,强化“权力与责任两者对等、不可分割和成正比”的观念,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工作;树立“依法生产经营”理念。通过加强培训和学习,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严格依法生产经营,努力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树立“奖优罚劣”理念。通过将安全生产管理与生产经营绩效一起考核,与日常考核、年终奖惩兑现挂钩,与职务晋升挂钩,切实增强各级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
创新工作方法,构建以绩效为导向的安全管理体系,设置安全生产问责“防火墙”。明确各级权责,细化问责制度,进一步明确企业安全生产问责的责任体系。一方面,要明确安全生产责任边界,通过开展安全管理现状评估和风险分析,清除职能重叠、交叉、模糊不清之处,科学划分企业各部门、母子(分)公司、各子(分)公司与基层单位之间的安全生产责任,采用列举式的方法对各单位职责作出具体、明确、详实的规定,进一步明确母子(分)公司安全监督管理等责任。另一方面,要实现问责对象明晰化,在明确安全生产工作主要责任人、分管领导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具体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把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细化到每个具体从业人员,形成完整的安全生产责任链条,同时明确问责内容和范围、对象和条件,用程序来保证问责制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