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16 15:23作者:王新老师
(2)①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搏二兔”是希望“得二兔”,却会导致“不得一兔”,价值选择中要统筹兼顾,防止“得”向“不得”转化;(4分)②矛盾具有特殊性,“二兔”各具特点,价值选择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不同矛盾的特点,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4分)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价值选择中要集中力量于主要矛盾,“搏二兔”会分散力量,不利于具体价值的实现。(4分)
(3)答案示例:经典国学诵读;学习民间艺术、国粹精华(书法、武术、京剧、国画)等;(答出两条即可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历史答案及解析
24答案及解析:D
宋明理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再认再现能力,但又不是教材的原文,需要知识的拓展。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认为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是仁。D正确。A是二程的观点;B是孟子的观点;C是孔子的主张。
25答案及解析:.A
科举制。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信息可以看出,科举制实行以后,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各阶层都有了入仕为官的机会,这就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改变,树立了新的价值取向,即“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故A项正确。
26答案及解析:.A
明清批判思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文字主要强调中国古代帝王通过分割事权以削弱官员的职权,继而巩固自己的专制统治,分权是加强集权的有效手段,所以BC两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D项说法正确,黄宗羲通过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进程抨击君主专制,A项材料中监察制度并无明确体现。
27答案及解析:B
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
题干材料主要讲述坊市制度的变化,与社会治安好转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以及“京都街鼓今尚废”说明政府对商业的管理放松,坊市制度已经崩溃已经崩溃,故B项正确;“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的原因是因为宋朝时由于坊市制度崩溃而废除了街鼓,而不是因为读书人埋首功名利禄,故C项错误;宋代比唐代城市的管理相对宽松,故D项错误。
28答案及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的准确理解。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经济与文化联系紧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与史实,“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不能反映了明清时期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样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文人画不是明清庶民文化的典型代表。经济与文化联系紧密。所以BCD说法错误,A说法正确。故选A。
29答案及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解答此题关键要注意时间“19世纪60年代”。依据所学,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是在甲午战争后,故排除A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故B项错误;中国对外贸易此时仍处于出超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遂使家家置纺车”的说明江浙丝织业的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
30答案及解析:C
解析:材料信息是对20世纪初中国学生留日风潮的描写。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的内忧外患日益加深,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也逐渐进入高潮。为寻求救国救民之道,中国掀起一股出国留学热潮。故本题选C。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能力,结合所学可直接答题。
31答案及解析:.B
中国加入WTO。本题考查分析能力。“一棵树倒下的动静”喻指中国加入WTO带来的贸易争端;“一片森林成长”喻指中国为兑现开放市场而做出的持续努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证明开放的中国离不开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也不能缺少中国。马乔治的比喻在于说明要看到中国的努力,不要因为这些争端而忽略了中国的努力。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世界经济而言是利大于弊。故选B。
32答案及解析:C
解析: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触动姓“社”姓“资”,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A项是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上提出,B项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提出;D项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设立的,三项均与南方谈话的时间不符,排除。
故选: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南方谈话的内容的准确分析、理解。
33答案及解析: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商业革命”)
长期以来,意大利商人把东方商品通过地中海转运到西欧,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新航路开辟后引发“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故A项正确;“价格革命”的表现是金银贬值,物价上涨,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商业战争”的失利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16世纪英国尚未发生工业革命,故D项错误。
34答案及解析:B
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后,为了应对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列宁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但是随着战争的结束,该政策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不满,因此列宁根据实际需要,废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
35.答案及解析: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两位音乐家所处的年代看,贝多芬正处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此时的封建势力不断被削弱,民主观念不断增强,贝多芬的交响曲已经有很多的听众,由此可判断出是人们等级观念的改变才会出现能够容纳上千听众的音乐厅。故本题选D。
40.(1)政治:小国寡民,奴隶制城邦民主政治发达,政治氛围好;(2分)
经济:奴隶制经济发达,特别是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经济基础雄厚。(2分)
(2)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思想的解放,民族意识的觉醒;伴随资产阶级革命,近代民族国家纷纷建立;民族国家和教会争夺教育权的斗争。(6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道路: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2分,每点1分)
背景:冷战开始,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殖民体系崩溃,民族独立国家剧增;第三世界兴起;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拉大。(8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认识: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把民族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相结合;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3分,一点2分,两点以上给满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41.提取信息准确,有比较变化。(4分)
示例一:1500-1820年间西欧的人均GDP呈上升趋势,并超越中国。西欧新航路开辟和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民主思想的发展。中国自然经济为主;重农业,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
示例二:2000年西欧、中国、世界GDP都出现迅速上升的趋势。欧盟的建立;中国改革的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45.(15分)
(1)内容:在完整缴纳佃租后,佃户可拥有永久的佃种权(2分);佃种权可以转让,也可随时收回(2分);即使田主变换,租佃权仍归原佃户所有(2分)。
(2)原因: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开垦荒地时耕种者投入的成本;改良农田以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人地关系紧张所导致的对土地所有权的共同享有等。(3分,回答其中2点即可)
意义: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永久“佃种权”的实施,松弛了人身依附关系,佃户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传统的阶级结构开始发生变化;(3分)佃户耕种自主性增强,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3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46.(15分)
(2)民主党派没有实现其主张的条件;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内战,对民主党派实行政治迫害;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受中共新民主主义的思想影响和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9分)
47.(15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国家为惩处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加了对战犯个人(及组织等)的惩罚。(5分)
(2)对国际法有所发展和创新;为处理有关战争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有利于清算法西
48.(15分)
(1)战争频繁,不利民生。(3分)以战争手段平定边疆,用怀柔政策巩固统治。(6分)
(2)胸怀宽广,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正确处理民族关系。(4分)出现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