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20 13:31作者:李天扬老师
学校科研成果突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学校坚持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科研项目从合并组建初期的46项增加到的1000多项,其中包括973项目2项,863项目1项,人文社科重大项目1项;从“十五”到“十二五”,我校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从34项增加到248项,增长超7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从5项增加到80项,增长15倍;科研经费从合并组建初期的300多万元增加到的3.9亿元。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28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广东省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1项;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2011协同创新”也取得新进展,与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共同建立了“人权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还获批广东省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规划项目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协同创新发展中心1个;“地方高校创新性应用型土建类专业协同育人基地”入选首批40个“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大力推进科技平台建设,“工程结构抗风与结构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被认定为19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之一。
学校大力推进“服务荣校”战略,专门设立服务经济社会工作处,致力于为政府提供高层次服务,承担了许多地方决策咨询,科技开发与服务、教育培训、信息服务、文化普及、城市建设、文物修复等方面的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充分发挥周福霖院士的团队优势,积极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抗震技术研发成果在汶川得到推广应用,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2004年以来,学校共承担服务社会项目5200多项,到校经费累计超过10亿元,其中合同经费达2亿元。项目涵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内21个地级以上市,甚至延伸到香港和澳门地区。
学校注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大力推动“开放式发展战略”,对外交流成果丰硕。学校先后与30个国家或地区的200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育与科技合作关系,办学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2002年,中法两国教育部和广州市政府积极扶持,在我校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中法旅游学院,开创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2008年12月,学校与台湾淡江大学合作成立“工程结构灾害与控制联合研究中心”,创新两岸高校科研合作新模式;同年,学校还专门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大力拓展留学生教育;2011年10月,学校与台湾屏东教育大学合作建设“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创新了两岸高校科研合作的新模式;2011年与美国华人教授科学家学社合作成立广州大学-美华学社跨学科研究中心;在7个领域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合作申报欧盟“地平线2020”项目,积极搭建对外科研合作新平台;积极推进面向国(境)外专家的“引智项目”,吸引来自美国、新西兰、英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知名专家来校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大大提升了科研国际化合作水平;先后与具有欧洲第二古老的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宋氏三姐妹的母校美国卫斯理安学院合作建立了2所孔子学院,显著提升了我校国际化办学的影响力。与美国卫斯理安学院合作成立了广州大学卫斯理安学院,引入美国文理教育理念与优质教育资源;与瑞典林雪平大学合作成立“广州大学--林雪平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着力破解当代城市发展难题;大力推进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共同联合培养博士生工作,特别是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研究生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彰显了我校与国际名校合作办学跨上新的台阶。加入欧亚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为该联盟目前唯一一所来自中国的成员高校,进一步提升我校丝绸之路学术研究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