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17 23:42作者:王华老师
贵州扶贫,仿佛是在覆满荆棘的荒原上,硬是劈出一条道路。
这一切,得益于贵州对“精准扶贫”的深入探索,以及大数据平台“云上贵州”“扶贫云”为大胆探索提供的现实基础。
“精准扶贫”授贫困户以“渔”
“你问我打工好还是养牛好?当然是养牛好喽!”说起自己辞工回贵州山沟养牛的经历,48岁的张祥华显得很开心。由于刚刚打扫完牛舍,他的头发有些蓬乱,但眼神精亮,对未来充满信心。
张祥华是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长春堡镇垭关村村民,曾在浙江金华一家锁厂打工4年。2015年下半年,他从老家亲戚口中得知“村子里有了很多新政策,贷款也很方便!还有‘扶贫套餐’”后,抱着好奇心回村了一趟,没想“这一看就没再走”。
张祥华口中的“扶贫套餐”叫“一市五金多套餐”,指七星关区从去年8月起推出的一套精准扶贫做法:即由政府出资金、出政策、出思路,根据贫困农户的情况、致富意愿、致富能力等个体差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问需式”原则,让贫困户自选扶贫项目、因户施策。
“一市”指的是建立‘免费苗木超市’,‘五金’指建立大病医疗抵垫周转基金、产业发展扶持基金、精准扶贫风险兜底基金、小额贷款贴息基金、壮大产业发展担保基金,‘多套餐’则是根据贫困户实际需求推出的精准扶贫多套餐。
张祥华选择的正是“养牛套餐”。
去年十月份,他花近2万元买了两头能繁殖的母牛。“从前在外面打工,每月拿两千多块钱的工资,而养牛每头母牛3年可产2头仔,按每仔1万元计算,每户每三年能有4万元收入。即使是小牛犊市价也有5千到6千。”
在毕节,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基金对能带动一定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企业及种植养殖大户给予补助:如对10万羽以上的蛋鸡养殖场每只鸡补助15元,50头牛以上的养殖场每头牛也给予相应的补助。
与此同时,设“兜底基金”打消困难群众对产业发展风险导致返贫的担心。如选择“养牛套餐”,可申请贴息贷款2.4万元作买牛本钱,如果牛因不可抗力生病死亡,则政府实行全额兜底。
得益于政府“问需式”精准扶贫的村民有很多,他们通过养牛、养羊、养鸡、种树等,靠着勤劳与勇气,盘活了山村经济。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