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10 23:23作者:王新老师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人们对反腐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老虎”“苍蝇”一起打,让反腐败只是一阵风、走过场等观点不攻自破;对侵蚀百姓利益之举坚决打击,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及其家人意识到,清廉是最好的“护身符”,经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钟才能“治未病”。朱明国承认,“这一步迈出去之后,你没有外力的强制和组织上的干预,靠个人不容易停下来”。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反腐是紧箍,更是保护。雷霆的行动、强力的震慑,助推了政治生态好转,正如周梅森所说,“改善土壤,改变政治生态,理顺关系,让能干的人得以发挥,让正气得以张扬”。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要真正实现“不能腐”和“不想腐”,还要依靠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对于我们这个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的政党来说,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动力,更是反腐的意义。
说《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爆火”,确实不夸张。从两个方面可窥一斑:其一,目前该剧平均收视率已跃居年度电视剧排行榜第二,豆瓣打分最高时达9.1分,这在近几年的国产剧里较为罕见。更难得的是,该剧还吸引了大量的年轻观众,比例高达60%;
其二,连日来,围绕该剧的热评层出不穷,横扫各类媒体平台,已然形成了一种现象。仅从一些文章的标题,便可看出该剧的传播面有多广,话题度有多高,诸如“很久没有像这样一起追剧了”,“《人民的名义》为什么能圈粉90后”,“‘达康书记’成网红谁当脸红”,“花式点钞爆红对爱岗敬业是最佳赞美”,“警察叔叔不能看了《人民的名义》就‘玻璃心’”,等等。
这些评论,有针对电视剧艺术本身的,也有针对剧情所折射的官场生态、社会乱象的,还有针对某些质疑、恶搞、攻击该剧的人和事的;参与评论的人员中,既有普通观众和网友,也有媒体记者、编辑,还有社会各界人士,包括离退休干部等,可谓是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正是这些参与者及其相关评论,为该剧的传播和“爆屏”营造了浓烈的氛围,达到了推波助澜,锦上添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