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16 10:20作者:才子老师
上一次把荧屏比例变成1:1正方形的还是侯孝贤的《聂隐娘》,没想到这次冯小刚直接变成圆形。
啧啧啧,冯导你这么会玩,是要当窜天猴上天吗?
那么冯小刚选择圆形构图,真的只是为了标新立异博眼球么?很多观众表示已经读懂了冯导的深意(毕竟,能让老炮儿通过审查的导演可是真有几把刷子的)。
有人说:因为预告片发布日是3月14号,为了致敬伟大的圆周率。
有人说:这是个有点“方”的时代,冯导为了缓和大家的情绪,选择的圆形。
很明显,这些解读听起来站不住脚,人家冯导才没那么无聊呢。
稍微沾点边的,则这么说:
圆形结构有窥视窥探的感觉,冯导想让我们在客观立场看这场闹剧。
整个荒诞的剧情就是围绕女主一个“冤”字展开,正切合了“圆”。
至于说为了配合中秋节上映而做出的话题营销,我只想说人家导演并不傻。
那么,冯导又是几个意思,搬出一部全程圆形镜头的电影给我们看,他真的已经自信到拿上亿的制作成本来挑战观众的视觉适应能力么?
要从这部作品的故事说起。
这部取材于同名小说的电影,讲述的是村妇李雪莲怀了二胎,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公职决定假离婚。谁知丈夫转身就和村口理发店的姑娘结了婚。孤立无援的李雪莲去讨要说法,却被丈夫再次侮辱,称她是潘金莲。
为了纠正这句话,证明自己的清白,洗刷冤屈,她踏上了漫漫上访路。在这期间遇到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
故事本身听起来很荒诞,为了一句话,就把告状当成了全部的人生。刘震云的作品总是充满荒诞和戏谑,却在荒诞之外延伸出了真实的社会痛楚。在冯小刚看来,要充分的表现这种真实的荒诞,则需要将观众置于更客观的荧屏之外。在圆以内是现实主义的故事,在圆以外则多了一丝是是而非的荒诞意味。
一桩冤案,耗费了李雪莲二十年的青春,观众立足于圈外,窥视着剧中的人间百态和悲欢离合,更容易催生出立场的客观。
其次是摄影角度的视觉构图创新。
据本片的摄影罗攀在采访中所言:使用圆形画面是一种特殊的考虑,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表现“中国风情画”的特色。无论是构图,色彩,还是运镜方式,都是经过很多设计的。
中国风情,又使得圆形构图带有一丝复古意味。早在明宋年间的院体小品画,就有以团扇为载体的构图,且多见于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