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31 16:56作者:王华老师
【3】党员看千年包公观后感
《千年包公》由虞国芳、于继勇担任总导演。和以往包公题材的电视文艺作品不同的是,纪录片《千年包公》坚持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在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后,摒弃戏说,完全根据史实,进行人物再现与现实拍摄,全片力争呈现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包拯形象。
《千年包公》自2015年8月正式开拍后,剧组在短短几个月内,奔波数万公里,先后到台湾、河南开封、广东肇庆、浙江宁波以及省内的天长、合肥等地,进行实景拍摄、包拯研究学者及宋史专家访及历史再现,以求最可能精准地展现宋代历史与包公形象。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v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v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4】党员看千年包公观后感
包公,一个震古烁今、世代传颂的名字。
他,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为官26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面无私、嫉恶如仇的清官形象,却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
他,穿越千年,为什么如此受到社会和百姓的尊崇,人们在他的身上,寄托了怎样的期盼和理想?
在百姓心目中,他是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是万民敬仰的“包青天”。
在浩如烟海的传说故事中,他铁面无私的形象妇孺皆知,被世人奉若神明。
在南腔北调的戏曲舞台上,他执法如山、为民请命,醒目而独特的黑色脸谱,独树一帜,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