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27 17:15作者:才子老师
党的领导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的领导。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精髓,在中国的经济改革、政治改革中起到了指导作用,同样对于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建设至关重要。仔细分析一下社会舆论对法治的认识,主要有两种态度不符合实事求是,一是生搬硬套,二是“意气用事”。生搬硬套是指那些一味主张接受西方法律体系的观点,这在学界和民间都颇为流行。有些激进的网民以为,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有时成了拒绝自我完善的挡箭牌。国人的关注的确是法治建设的一大进步,但这样一种跟风的说法体现出这样的关注还只是流于表面。以前一段时间被广泛关注的《预算法》修改为例,“三公”公开进一步向西方学习,而预算监管乏力的问题就不太可能借鉴美国国会向各单位派监察代表的方法。前者的借鉴是从国情出发,是基于解决贪污腐败问题、政府工作透明公开的呼求和需要;后者的不借鉴也是从国情出发,因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与美国的国会制并不一样。而“意气用事”是指人们对法律事件的评判常常是出于个人情感和传统道德,对弱者一味宽容,对强者一味打压,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因此常常对判决标准强烈质疑,甚至主观臆断为司法黑幕。这也是使得法律难以受到拥护的一大原因。“唐慧女儿案”被称为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十大案件之一,是终结劳教制度的直接原因。在该案的前半段,舆论对伸张正义的确起到了极为积极的作用,但在对犯罪嫌疑人周某、秦某的审判时,人们把道义上的谴责混淆为法律上的惩处,给法院的审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以至于湖北最高人民法院选择性地忽视了一些细节,作出了不符合《刑法》的死刑判决。这也是没有实事求是的体现。如果去看看网民们的评论,大多都是“枪毙几遍都不为过”的态度,这多少有些绿林好汉的色彩,与法治是不相符的。由此可见,坚持实事求是思想的领导,就要立足事实,抛开个人情感,在这一点上则与法律精神是一致的。
党的领导是关心人民实际需求思想的领导。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也同样如此。法治建设有轻重缓急之分,应当着重关注人民呼求最高的。在四中全会中所提出的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以及提高生态违法成本都是人民最为关心的议题。但必须承认,这些问题都被负面新闻一而再再而三地曝光过了,说明这种自上而下的模式有其滞后性,不能及时解决人民的诉求。人民的诉求最好由人民自己来表达,这需要完善现有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运行制度。人大虽是最高立法机关,但似乎就是投票表决一下而已,未免有“走过场”之嫌,正如某全国人大代表所言,小组发言的积极性比不上大会发言,“人大代表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此外,与人大相配合的,是发挥民间团体对法治社会建设的作用。既然提倡言论自由,就应该胆子大一点,因为他们反映的第一手的信息,有极高的参考的价值。在这一方面,美国既是很好的榜样,也是深刻的教训。美国的民间团体常常会为种族歧视、社会福利,甚至是外国的人权问题向政府施加压力,但过激的行为也多次引起社会骚乱。中国人的参政议政热情不见得比美国人低,中国人的诉求也不见得比美国人少,像中国民间保钓联合会这样的例子说明民间团体的确可以取得成功。如何鼓励民间团体并给予他们正规渠道表达人民需要会成为影响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因素。当然,这样一种需求也必须是实事求是的,是符合法律精神的,而不能是出于“意气用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