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19 15:15作者:才子老师
说实话,刚开始听到要观看电影《郭明义》时,是本着一种不屑和先入为主的思想的。大概是看多了各种大制作的商业片和好莱坞大片,对这样的以宣传道德模范为题材的影片,第一想法就是肯定脱不了三个字“假、大、空”,无非是主旋律似的以夸大的事迹和渲染的情节来歌颂和赞扬主人公。可是随着影片的开始,我慢慢地沉浸在影片中,甚至随着郭明义的悲伤和喜悦、绝望和希望而揪心而鼓舞,而慢慢湿润了眼眶。没有渲染,也没有铺排,更没有夸张,只是一个平凡人那些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的事情,这些事就发生在我们自己身边,我们也会像他一样碰到。但是相比这个平凡的人,让我们感到内心震撼和惭愧反省,让我们看到他平凡人身上闪现出的不平凡光彩的是,当这些事情发生在我们身边时,我们是否会做出像他一样的举动?也许看一个人比别的人高贵的地方不仅仅在于他做了什么事情,更在于同样的事情他和别人所做的有什么不一样。郭明义的高贵更多的是体现在这些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的每件事情上,他的选择和作为体现出来的大爱大善、大德大正。
影片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样的一些事情;他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和兢兢业业,面对外国公司提供的电动轮出现了裂痕,他穷追不舍,执着地用不那么标准流利的英语和对方交流,直到对方答应赔偿和更换;作为一名普通的采矿公路管理员,他永远在最苦最累的一线阵地坚守,遇到大风暴雨天气,已是下班时间的他永远牵挂的仍是一线岗位上的工地和设备的安危;面对外国公司因对他的专业技术、敬业精神和高尚品格的欣赏而愿意出7倍报酬的工资聘请他的诱惑,他断然拒绝;一家三口挤在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拥挤破旧的单间里,家中一贫如洗,他却三次将难得的单位福利性分房的机会让给比他更困难的工友,还几次把家里唯一的大件——电视机捐献出去;他二十年来坚持无偿献血,那“五十六张精神存折”是一个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爱心的热血写照……就像他女儿问他的:“为什么爸爸眼中总有那么多生活不如我们的人呢?”在郭明义的身上,始终有着“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博爱和善良。
最令我感到和主人公郭明义悲喜同受的莫过于他为白血病患者苗苗和小男孩刘壮四处奔波寻找配型的干细胞的那一段故事。在这个市场经济和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里,在社会伦理道德中更多物质和金钱的考量环境下,郭明义超越了血缘和亲情的局限,把这些因病魔而陷入绝境的孩子和家庭作为他的责任和牵挂。特别是为了找到那个能有一线希望给小男孩刘壮干细胞配型的人,他三年时间到处查找,一次次地希望破灭一次次地重新上路,当知道小男孩与病魔挣扎所剩下的时间越来越少,而他好容易找着的线索又是一场空时,在那间狭小的旅店里,发着烧的郭明义感到一种无助的痛苦。我们看到了一个无论在什么困难面前都没有过示弱的汉子内心脆弱的一面,这种脆弱只是因为他不害怕不能赶在小男孩与病魔战斗的有限时间里找到那个人。值得庆幸的事,终于还是让他找着了那个人,当那一刻到来的时候,这个坚强的汉子却伏在车轮边大声痛哭。就是这个有情有义的郭明义让我们看到了在这个多数人只讲“人人为我”的社会里,他无私的爱和奉献的不平凡的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