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14 17:58作者:王新老师
二、压缩贪官的潜伏期
从1991年到2009年,近20年贪腐之路,与漫长潜伏期相伴的,是汤成奇平坦的仕途。从镇长助理到镇党委书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再到副市长、市委常委,每一步都是“带病任职”,其中的缘由值得我们深思。
照理,潜伏期就是贪腐期,时间越长越容易留下线索、露出马脚。但汤成奇这样的少数贪官,却能够一次次逃脱“被发现”,究其原因,一方面,潜伏期能让他们积累政治资本,产生晕圈效应,群众与相关机构因此放松警惕。汤成奇创造“南昌速度”、博得“经济能人”名头,都可能成为掩盖阴影的光环。另一方面,长期的潜伏也让他们有更从容的时间编织关系网络、掩盖犯罪证据,甚至会因不断上升的权势获得更大便利。汤成奇通过“皮包公司”套现权力,可为例证。
尽管只是少数个案,贪官“潜伏”也反映出制约权力、完善机制、公开透明的紧迫与必要。它提醒我们:面对“腐败能人”,对干部的任用、已有的制度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是否还能更有针对性、反应更灵敏?述职述廉、任职前考察公示、民意测评这些干部任用、考核的制度,如何能够避免失察、及时发现问题?如何通过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换、压缩甚至杜绝“潜伏空间”?这些都是在改革发展中,在反腐倡廉建设中,需进一步摸索的问题。
三、杜绝“看客”现象的存在
“看客”就是鲁迅先生笔下描述的众“看客”们。当《阿Q正传》中的人物被送到断头台时,断头旁边站着一群跟蚂蚁似的张着嘴的“看客”。鲁迅先生在小说里曾经这样形容“看客”,“领颈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似的向上提着”。
“看客”们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人的痛苦是自己的谈资”的心态使他们面对邪恶姑息养奸面对弱者投石下井。人们越冷漠越能造成更多的犯罪,越是想充当“看客”越会培养犯罪的温床。“看客”心态的滋生蔓延也使一些人从一开始轻微的犯错误到后来所犯错误越来越严重导致落马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他们在镜头前悔恨时可能会想如果当初受到了制止、警告可能就不会走到这一步。导致他们“落马”的这些事情并不是地下党的秘密工作,并不是不被人知道,不会被人发现,只是周围“看客”太多,使他们在自己的“领地”内为所欲为才成为了阶下囚。
“对腐败现象的熟视无睹和习以为常不单是责任感的丧失和精神的懦弱,更是对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的放纵,也是对自身权益的放弃。因为我们都是腐败的受害者。只有当我们从受害者的角度出发捍卫自身的权益时才可能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反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