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19 09:32作者:三水老师
通过观摩学习虞永平教授的《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报告,明确了新时期幼儿教师的角色已悄然发生了转变,由以往的“灌输者”“说教者”转变成了课程方案的制定者、设计者。
不应再是过去孩子的“保姆佣人”,抑或是苦口婆心的怨妇,或是怨声载道的受累人,而应摇身一变,成为顾全大局、统筹帷幄的大将军。正如虞教授所说,教师应学会做该做的事,“不是老师话说多了、事做多了就优秀,但却是与教师的脑力成正比的。”也就是教师应该学习做个“智慧者”。
一、学做“引领者”。
现在的知识不再是静止的,而是生成、变化的,流动的。虞教授指出知识就是经验,是过程性的经验。这注定了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我们幼儿教师把知识转化成一个过程,引导孩子去体验,通过操作体验、观察感受这种“接地气”的方式来学习知识。
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来学习做课程方案的“制定者”,“引领者“。如准备让孩子干什么,在哪里干,如何干等。从整体上把握,从细节上引领。如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并且紧紧围绕通过这个活动,孩子去体验、思考,获得新的经验,得到发展的目标进行一系列有价值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根据需要适时调整方案。
二、学做“发现者”。
“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生活即教育”。需要教师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的需要。教师应该发现生活中有益的资源,并巧妙地利用。如虞教授举了个幼儿园的例子,通过观察、分析等记录虫子的成长规律,让不喜欢虫子的小朋友在那个氛围中也喜欢观察起了身边的小动物。看到孩子们专注地观察的神态,真心地认为做生活的发现者是件有趣的事。
如我们社区内就有水果超市。在给幼儿讲授各种水果、蔬菜时,我们园有的教师就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引领孩子到就近的水果店去亲自感官认识各种水果,如看一看,摸一摸等。孩子在直接经验中获得了发展。
如有的孩子在玩区域活动时,为什么不想玩?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发现背后的原因。是否是因为材料太过陈旧?还是材料缺乏层次性,让孩子缺少挑战的欲望呢?等等。发现、了解了孩子动机背后的原因,就真正读懂了孩子。
三、学做“创设者”
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有价值的“情境”活动。虞教授提到幼儿园的特点是“游戏化”、“情境化”。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孩子直接参与,从中反思,做有意义的事,进而获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