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22 08:47作者:李天扬老师
看着电影一开始时福州船政学堂那群给予了中国希望的海军学子,看着少年邓世昌那意气风华的面貌,我感到了阵阵温暖,要是大清朝有更多有志气有朝气有骨气的爱国青年,那就不会出现后来鲁迅笔下那么多浑浑噩噩的人,这个国家便有了希望,但看到这里我就想到了他们必然也是注定的命运,在这个封建的王朝中个人的力量是如此的渺小,即使有心但也无力,怎么能拯救从制度上已经腐败的王朝了。当电影结束,那背景音乐慢慢响起时我真的不知道该做什么了,该反思,该疼惜,还是该怎么。
历史不能被忘记,一个忘记了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忘记了自己屈辱历史的民族更是无法崛起,那屈辱的历史我们记着,这是我们崛起的伟大动力。那段已经逝去的旧时光,曾经壮烈,曾经悲凉,曾经屈辱,曾经惨痛,曾经惊天动地,曾经无可奈何,尽管已化作烟云,却尤未消散。虽然那片海现在十分的平静。我们需要以史为鉴,也许那段看似荒唐的历史就在下一个十字路口等着我们,经历一世又一世的轮回,在惊人的相似中制造再一次的荒唐、执迷、无可奈何,只有时常重温过去,晨昏定省,方能让过去永远过去。
【篇二】
每一场海战,都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
对于甲午海战,心情是沉重的。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甲午战前的中国和俄国、英国并称为远东的三大帝国,那时候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改革,整个国家至少来讲是向上的,GDP总量是不断增加的,就和现在的中国相似,历史上把这场改革称之为洋务运动,史学家甚至有人称之为同光中兴,到甲午战争战败结束,它持续的时间是整整34年。而现如今,中国的改革从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到今年也正好是34年,那么看看现在中国的国际形势,我不禁有些唏嘘感叹了。
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距今已经118年了,战火的硝烟早已消失,丧权辱国的时代也已成过去,就在人们渐渐忘却百年前的国仇家恨之时,《甲午大海战》再一次地为过着安定幸福生活的我们敲响了警钟,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永远不变。
跟随着历史的脚步,我重新回到19世纪末期的中国。清政府当权者骄奢淫逸;地方政权割据混战;底层老百姓浑浑噩噩;外国列强肆意侵略中国,逼迫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赔款割地成为了中国唯一的选择。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景,令人感到多么悲愤和焦急。不犯同一个错误的方法就是牢记上一个教训,牢记教训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