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3 09:22作者:三水老师
2015年12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乌镇举行,面对各国来宾,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演讲中,他真诚透露,自己“非常愿意使用‘命运共同体’这个词”。
事实上,自2012年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走到哪里,就把“命运共同体”的观念带到哪里。从2013年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提出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到2014年在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上呼吁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到2015年在博鳌亚洲论坛提出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再到参加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时提出“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在不同场合谈“命运共同体”已经不下百次,热切传递着“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的信念。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著名学家牟钟鉴在《共同体:人类命运,中国经验》一文中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血脉流长、纽带坚固,这在世界几大文明共同体中是仅见的,“中国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成就都可以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一系列重要智慧”。牟钟鉴认为,尤其需要注重中国智慧中的“天人一体”的宇宙情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以及“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
在“鸡犬之声相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唯有一道打造命运共同体,人类才有机会携手迈向崭新未来。而作为倡导者和引领者的中国,其展示出的,正是5000年礼义之邦的大国精神和文化。
“礼之用,和为贵。”
和平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第一印象,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法则。“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习近平将和平、和睦、和谐定义为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本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困扰西方世界上百年的一个个命题,被习近平以中国智慧一举廓清。
“合则强,孤则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