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21 17:01作者:三水老师
二、2015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谋划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市、加快转型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多元挑战并存、多重任务叠加、多种机遇汇集。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回落、结构发生全面深刻变化、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阶段,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特别是国家出台新一轮振兴东北政策,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东北东部经济带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建设吉林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的新战略,必将为白山转型跨越、绿色崛起注入强大动力。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必胜信心,科学规划“十三五”工作,全力以赴在抢抓机遇中争创优势,在开拓创新中奋发有为,在深化改革中激发活力,在绿色转型中抢占先机,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路子。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突出绿色转型主旋律,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切实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狠抓改革攻坚、扩大对外开放、统筹推进四化、建设生态文明、强化民生保障、推进依法行政,全力建设吉林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区。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8.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GDP综合能耗降低3%,二氧化碳排放降低3.73%。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要突出抓好七方面重点工作:
(一)着力在产业集群上下功夫,强壮绿色转型支柱。立足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大力实施存量经济绿色化改造和增量经济绿色化构建,加快形成集约集群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
一是矿产新材料产业。把矿产新材料产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第一接力棒”,全年产值力争突破550亿元,增长20%,努力打造我市率先突破千亿级的产业集群。深入实施整装勘查,投资1.5亿元推进20个重点勘探项目,推动与三棵树等企业勘查开发合作,鼓励各种所有制形式企业通过并购等方式参与。加速找矿成果转化,对具备开采能力、技术条件成熟、能够形成产业的矿产资源尽快开发投产。研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打造硅、镁、铁、硅藻土四大产业链条,加快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二是矿泉饮品产业。整合资源,坚持招大商、引名企、建名厂、育名牌,开发中高端产品市场,集中力量扩大释放产能,打响长白山天然矿泉水地域品牌,产值力争翻一番,突破120亿元。加快推进恒大矿泉水基地、农夫山泉四期、生命人寿保险100万吨麦饭石矿物质水等项目,带动矿泉水产业实现更大突破。积极发展围水包装产业,形成以包装用纸、纸箱和彩印等产品为主,与矿泉饮品产业相互链接、协调配套、相互促进的新型包装产业链。三是人参产业。抢抓被列入国家重点培育发展接替产业的有利机遇,抓好三大园区、四大基地、五大中心建设,全年实现产值210亿元,增长10%。加快推进广东太安堂、广药东阿、吉林加一等项目,创建人参高新技术园。推广28项优质安全栽培技术,林下参、非林地栽参分别发展到55万亩、600万平方米,GAP面积稳定在2千万平方米。健全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完善电子交易平台,推动万良人参市场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专业市场,打造集生产、贸易、文化为一体的世界人参集散地。四是旅游产业。立足世界顶级生态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长白山国际度假区龙头作用,推进鲁能漫江生态旅游开发、广泽旅游度假区、长白山关东文化园等一批项目,开发“五彩旅游”精品景区和线路,突出区域内旅游节点规划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推进旅游产品开发,提升行业服务水平,着力构建“一核三带六城”为支撑的环长白山生态旅游圈,打造水陆空一体的立体化旅游新格局。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50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分别增长15%和25%。五是医药产业。深入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医药健康支柱产业实施意见,强化科技支撑,加大研发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做强重点领域,全年实现产值200亿元,增长20%。积极推进生人参胶囊、中药注射液及饮片等项目,加快人参一类抗癌等药物市场化进程,扶持以修正、葵花为代表的中药现代化企业,以施慧达为代表的化药和生物药企业,加快形成以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中药保健、化学药及生物制药五大产品链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六是特色农产品产业。坚持走非均衡、差异化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精品特色农业,全年实现产值110亿元,增长6.8%。建设浑江食用菌、江源蓝莓、靖宇中药材等6个农业产业化园区,新培育2户国家级休闲农业旅游企业,助农致富6万户以上。加快发展长白山森林黑猪、优质肉牛、蜜蜂、梅花鹿和特种经济动物等特色牧业经济,推进大山合等10个3千万元以上产业化项目,形成林果、食用菌、山野菜、特色牧业四大板块为主体的长白山绿色食品产业链。依托渤海商品交易所等电商平台,打造特色山珍电子营销新模式,打响长白山原生态、无公害高端品牌。七是新兴服务业。围绕落实全省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振兴、节能环保服务业培育等“十大工程”,以重点行业率先突破引领全市服务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47亿元,增长8%。在物流、商贸、养老等重点领域选择一批示范企业先行先试,设立市本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加快双益农产品冷链物流园、星泰健康产业园等省级服务集聚区建设,推进14户重点企业非主营业务剥离,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二)着力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增强绿色转型动力。坚持以增量调存量、扩总量、提质量,全力以赴扩大投资规模、优化项目结构、促进转型升级。
一是集中精力抓推进。全年计划安排重点项目450个,完成投资50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265个,完成投资440亿元;30亿元以上19个,完成投资160亿元。加快推进鼎运煤化工120万吨焦化产能等量替代、东北亚集团300万吨铁精粉等288个续建项目,开工中投微电子级高纯硅、德润玄武岩新材料等162个新项目,力争山水水泥、舜茂高纯二氧化硅二期等100个项目年内竣工。二是务求实效抓招商。创新招商模式,加快实现由依靠优惠政策招商向产业招商、由全员全方位招商向定点定向专业招商、由政府主导招商向政企联动招商“三个转变”。积极参加东北亚博览会,精心组织参与全国工商联6月份在我省举行的“民企吉林行”活动,超前谋划,主动对接,紧盯重点企业和地区,瞄准战略性投资和高附加值项目,大中选强、好中择优,引进区域性总部和功能性机构,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更加注重招商实效,切实提高项目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落地开工率。全年引进市外资金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三是积极主动抓争取。发挥绿色转型比较优势,抢抓政策机遇,把握投资导向,做好项目谋划包装和前期工作,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争取一批带动力强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建设项目挤进国家和省盘子,千方百计争取更大份额,最大限度承接政策红利。全年新谋划3千万元以上项目260个,滚动谋划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
(三)着力在生态宜居上下功夫,夯实绿色转型基础。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生态建设与城镇化有机融合,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生态城镇化。
一是完善城镇体系。科学规划顶层设计,群落式布局、节点式推进、特色化发展,实现中心城区、县城和重点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积极推进产城融合,重点建设仙人桥、六道沟等一批产业强镇,打造百亿级经济重镇。加快实施我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示范城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整合规划用地资源,提高用地效率。积极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二是强化基础建设。新改建长白山大街西段等8条街路,完成金河大桥主体工程。推进供水、供热、物业改造和气化白山工程,市区新增燃气用户3千户,燃气普及率提高到41%。稳步实施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加快改造临江大湖煤矿独立工矿区。营松高速竣工通车,鹤大高速完成主体工程,辉白高速完成征地及部分路基、桥涵、隧道工程,力争白临高速开工,加快建设大栗子至错草、白山至三道沟等干线公路,改建农村公路157公里,抓好错草至三道沟、靖宇至江源、临江至长白山机场三条干线公路以及市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四平、敦化至松江河,松江河至漫江和漫江至长白铁路项目。推进55个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完成矿泉湖水利枢纽主体工程。三是优化城乡面貌。大力开展环境卫生、城市牛皮癣、牌匾广告、占道经营等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园林绿化管理,实施翠柏广场、铁南街绿化改造工程。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垃圾焚烧发电以及矿欣路、长白山大街排水等工程,提升城市净化能力。实施库仓沟、碱厂沟河和浑江干流综合治理。推进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启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积极探索“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格”体系,加快构建市区一体化和精细化管理格局。高标准抓好100个村环境综合整治,解决6.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建设“清洁美丽乡村”。四是推进生态城镇化。总结推广生态移民工作经验,按照“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要求,对林业生态保护区、矿泉水水源保护区、重点旅游景区、远离人口集聚区的贫困村屯,实施整村搬迁和地质灾害搬迁;对林区散居户、无耕地农民等重点移民对象,通过政策引导自愿搬迁;对资源枯竭型工矿区和国有林场所在地,通过合并和搬迁,向中心城镇或相邻城镇就地就近整体迁移。分类有序引导农民进城安居置业,争创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市。五是筑牢生态屏障。大力实施长白山林区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清收林地14.5万亩、封山3万亩,人工造林和森林抚育各2.5万亩,创建老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加强重点流域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治,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950吨、氨氮248吨,“三江”干流出境水质保持国家3类水体标准。积极推进煤矸石、粉煤灰、低品位硅藻土、木材剩余物等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完成土地复垦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省定任务。
(四)着力在改革开放上下功夫,激发绿色转型活力。勇于破除制约瓶颈,加快释放改革开放红利,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更为平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一是深化各项改革。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确保12方面经济体制和17方面生态文明体制142项改革任务按期完成。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行“四个一律”。强化预算管理改革,建立现代公共财政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全市40%乡镇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做好国有林场改革前期准备工作。二是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进长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筹建临江边境经济合作区,力争早日获批。抓好长白、临江过境通道前期工作,探索建设内陆港和保税物流园区,设立外贸扶持资金,争取出口退税政策。积极发展边境地区民间贸易。发挥国家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和省级林木深加工产品出口基地带动作用,扶持恒大冰泉、舜茂科技、金隆木业等龙头企业扩大出口规模,优化外贸结构,培育新增长点。主动融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和东北东部区域合作,扎实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政策规划、要素市场一体化。三是壮大民营经济。大力实施百户小微企业帮扶和百户重点民企转型“双百工程”,围绕“五大工程”,出台支持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确保“五项工作机制”和“三项扶持保障制度”有效运转。完善市创业大厦和孵化基地服务功能,推动各县(市、区)加快建设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培育本土企业发展壮大,支持本市资本二次投资,鼓励本地人才二次创业,迅速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全年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37万人,民企和个体工商户达到8千和7.3万户,分别增长14.3%、5%、8%和7.4%。
(五)着力在财税金融上下功夫,强化绿色转型支撑。进一步规范财税管理,推进金融创新,发挥杠杆作用,为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一是推进增收节支。培植税源企业,争取政策支持和转移支付,切实提高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能力。强化税源监控,探索构建“以地控税、信息比对、重点实测、动态监控”征管新机制,确保应收尽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将有限财力更多用在刀刃上。进一步加大预算决算、“三公”经费和审计信息公开力度,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和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格防范债务风险。二是拓展融资渠道。深化政银企合作,协调域内银行不断创新担保抵押方式和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探索组建股权、林权、土地经营收益权和矿权等产权交易平台,提高资源市场化程度。积极引导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基金等流向绿色经济,提高资产证券化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力争万良人参市场、喜丰节水科技年内上市。三是完善金融体系。积极引进商业银行,支持金融机构加强服务网点建设。深化农村信用联社改革,加快推进临江农商行和江源、临江、长白等地村镇银行建设。整合担保资源,提升担保能力,鼓励设立金融中介机构。促进证券、保险行业健康发展,启动森林火灾保险试点,增加特色农业险种,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强力推进信用白山建设,完善资本市场诚信监管制度,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恶意逃废债,改善金融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