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22 02:52作者:王华老师
二是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到2016年年底,农村中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经过6次提高标准后已经达到中西部小学560元、初中760元,东部地区小学610元,初中810元。同时,要求地方在分配资金时向寄宿制学校、规模较小学校和教学点等薄弱学校倾斜。
三是健全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中央根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在校生人数和校舍生均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等因素,建立了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比如,2006年汶川地震后,校舍安全问题突出,2016年2016年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中央投入300亿元,带动地方投入3500亿元。
针对部分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较差,2016年,又启动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共投入656.6亿元。
四是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中央财政通过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另外一方面,在保基本的同时,着力补短板,积极支持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从2016年起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2016年,中央财政共安排约657亿元。从2016年起,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资金将用于大力支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
二是从2016年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6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营养膳食补助资金301.9亿元。
此外,财政还将关注点放在努力提质量上面,支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专门启动特岗培训、国培计划和鼓励地方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体系。
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快速增长,财政投入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
当然,资金的投入越多,需要的监督和管理越多。2016年3月国务院启动了督导工作,督导委员会将前往各地进行督察指导工作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管理。
保障机制改革基本目标实现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为此,业内人士提出完善义务教育财政支持政策的思路:围绕保基本、补短板、提质量、促公平,按照政策框架不变、内容充实完善、标准动态调整、经费管理加强的理念,坚持更加注重薄弱环节、更加注重均衡发展、更加注重质量提高、更加注重投入绩效的原则,聚焦薄弱地区攻坚克难,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构建覆盖面更广、保障水平更高、管理更加规范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