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11 03:59作者:王华老师
此外,经过一年大学学习后,仍有较高比例的专项计划生还没有完全融入大学学业环境,存在过渡适应期偏长现象。
分析原因,大部分专项生是通过降分录取进入一流大学的,学业基础相对落后;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专项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自卑心理,不太愿意主动寻求帮助,加剧了适应性失调的情况。
为此,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制定详细的补偿教育实施方案,考虑在全国统考之前增设面向专项生的单独考试,使高校提前完成录取,安排专项生提前3个月左右入学就读,以便高校通过面对面的测试,夯实专项生的学业基础,提高专项生适应性和成功率,真正实现从入学机会公平到发展机会公平。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吴秋翔基于研究建议,一方面,应加强高校专项计划的政策宣传力度,找到贴近农村学生特点的信息发布方式;另一方面,应完善高校专项计划政策,在以招录政策为主的同时,辅以资助政策。
如何进一步实现招生培养一体化,培育更多拔尖创新人才?
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实行的是“1+4”的计划,即“致远荣誉计划”和4个平台,分别针对工科、医科、经济、管理等方面。
以工科实验平台为例,4年来,平台的在校生总体表现优秀,毕业深造率达到75%。
总之,一流大学在选拔环节上,应积极凸显自身的培养特色及理念,将招生培养结合到入口关,选拔符合自己培养目标和学校精神特质的学生,实现从“招分”到“招人”,学生进校后更加注重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