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8 10:07作者:三水老师
1.创设真实情境,突出语文实践
2018高考语文紧扣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通过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实现对广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素养的测评。
一是将具体的语言文字、文学作品置于特定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如语用题的成语、语病题,过去都在独立的句内完成,今年在一个文段中设计3道选择题,使考查语料从句子变为篇章,更加突出对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启事与书信的命题设计指向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有助于引导学生活学活用。这种自然语境的设计,在考查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基础上更加强调融会贯通。全国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了小说《赵一曼女士》。作为抗日英雄,赵一曼的事迹曾感动和影响过几代人。试题扣住“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方式来设题,创设历史具体情境,让学生关注文本中现实对历史的追问、历史的现场叙事、史料的还原,体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在感动与思考中自然深化对革命文化的认识。
二是体现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等普遍性能力要求的考查,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中凸显语文特点。全国II卷作文“幸存者偏差”是一道取材新颖的经典材料作文题,以小见大,又有现实指向,需要学生建立起对材料内在思想的本质把握,或浅或深或由浅入深,结合不同情境展开论述,针对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以为作文就是要“大”的片面认识,起到了一定的纠偏作用。文学类文本,引导考生针对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如全国II卷第6题要求考生体会并简析老舍幽默生动的语言、全国III卷第6题“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古代诗歌赏析艺术特色,都着眼于考查考生鉴赏的关键能力。论述类文本,要求考生在掌握基本论证结构和手法的基础上,洞悉立论背后的动机与目的,最终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判断,如全国卷第2题讨论“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要求考生基于文本内容,对文本的论证前提、论证手法、论证逻辑和论证内容的关系形成认识。实用类文本,需要准确解读材料,筛选整合信息,还要能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社会价值和影响”,如全国卷多个文本材料相互呼应,附以一组题的设计,循序渐进,各有侧重,对实用文本的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进行全面考查,也赋予“实用”以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新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