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10 16:00作者:王华老师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有关要求,根据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部门制定了江苏省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2018-2020年)。计划明确我省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提出五项重点任务和八大主要措施,具体内容一起来了解一下!
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9.5%以上。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教育,下同)结构更加合理,普通高中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欠发达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大幅提高,高中阶段公办学校全部达到省优质学校标准。
经费投入机制更加健全,苏北等欠发达地区生均拨款标准在省定标准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普通高中形成以高品质示范高中为引领、四星级高中为骨干、三星级高中为基准的办学格局。省级遴选培育、创建评定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品质示范高中。
实施中职“领航计划”,创建50所左右“扎根江苏、引领全国、世界水平”的一流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建成100所现代化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全省高中阶段学校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整体办学质量和水平处于全国领先位置。
重点任务
(一)优化布局结构。
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保持普职招生大体相当。积极扶持民办教育,促进公办民办共同发展。根据人口变化趋势、新型城镇化规划和产业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有效利用高中阶段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方便学生在县域内就学。办好必要的乡镇高中。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统筹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发展。
(二)改善办学条件。
完善高中阶段学校办学标准,推进学校办学条件建设,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现象,减少超大规模学校。优化普通高中评估机制,完善星级高中建设,开展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适应国家新课程改革及高考综合改革对学生选课走班等提出的客观要求,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条件。
(三)促进内涵发展。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学校课程建设,推广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成果,深化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践。加大中等职业教育对接区域主导产业的专业群建设力度,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加强技术技能培养和文化基础教育,做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推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改革。
(四)攻坚薄弱地区。
落实国家和省“十三五”脱贫攻坚教育工作新部署新要求,加大对苏北地区特别是苏北农村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扶持力度,突出资源建设、经费保障、师资队伍、教学改革等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集中资源和力量突破,补齐短板,建强弱项,逐步缩小区域差距,带动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整体平衡和充分发展,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五)提升保障水平。
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健全生均拨款制度,完善学费动态调整机制,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积极化解普通高中债务。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完善和落实学生资助政策,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主要措施(一)落实高中阶段教育分级管理职能。
完善省级统筹、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普通高中教育管理机制。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加大设区市统筹力度。
省教育厅和省级相关部门负责高中阶段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市、县(市)根据当地实际明确分工,担负发展和管理高中阶段教育的主要责任,抓好发展规划、布局调整、学校建设、经费投入和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设区市中心城区的高中阶段学校,由设区市政府统一举办和管理。
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现代学校制度,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鼓励各地各校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增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二)健全高中阶段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科学核定学校办学成本,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
切实落实各级政府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普通高中投入机制;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依法筹集经费的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机制。
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者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要求,建立学费动态调整机制。
建立健全高中阶段学校校舍维修改造经费保障机制。
各地要制定普通高中债务偿还计划,属于底前发生并已纳入存量地方政府债务清理甄别结果的,应按照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政策予以偿还。
(三)优化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供给结构。
主动研究和适应人口变化、新型城镇化和产业发展新形势,科学调整高中阶段教育布局结构。
坚持规模与效益的统一,合理规划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规模,保持学校在校生数适度,落实消除大班额、大校额具体举措,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现小班化教学。
将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重点由规模扩张逐渐转变到内涵发展上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条件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多样选择,积极构建适合每一个学生成长的育人方式,实现多样特色发展。